第475章人心啊~
秦庄一番话,让刘荣不由得陷入沉思之中。
一个不成熟的技术,一个尚未完善、尚未得到控制的武器,在战场上会发挥怎样的效果?
后世的三哥告诉全世界:只要回扣吃得足,航空母舰也能炸炉,数万吨的巨舰也能抛锚。
当然,刘荣如今面临的状况,与后世三哥的抛锚巨舰并非一回事。
——这东西,如果不用,那攻打高阙就只能用笨办法。
虽然能提前准备一些阴谋诡计,以取得先手优势,却也终归是战术层面的东西,远不足以达到降维打击的程度。
刘荣想得很清楚。
像高阙、函谷关这种要塞级别的关隘,要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攻取,唯一的办法,就是攻心。
好比函谷关——如果有一天,函谷关外有关东诸侯陈兵百万,关中大地又遍地匪盗流寇,那函谷关再怎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终归是要告破。
因为人心,才是一座要塞真正‘无法攻破’的决定性因素。
至于要塞的防御工事、地理优势,都只是为了让要塞内的守军将士,有更坚定地信心坚守下去。
战争,终归是人和人之间的较量。
人心在,那即便是旷野,也照样能打出一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逆天战例;
反之,若人心散了,那即便是都城,也未必就如想象般固若金汤。
所以此番高阙之战,说是一场局部攻防战,然实则,却是相当纯粹的人心之战。
匈奴一方要做的,是让高阙内的匈奴守军坚信:这人世间,根本没有任何一方势力,能从外部攻破高阙。
哪怕匈奴人自己,也同样如此!
当然,高阙本身具备的战略地理位置,使得匈奴人并不需要再主动做些什么。
‘高阙难下’,甚至是无法攻下,已然是某种程度上的客观现实。
反观汉室一方,则是要让准备攻打高阙的汉军将士坚信:攻夺高阙,就算不是易如反掌,也绝非不可能完成的事。
只有带着‘有机会成功’,而且是较大机会成功的自信,汉军将士们才能以全盛姿态,发起对高阙的猛烈攻势。
但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就像是当年,吴王刘濞麾下的吴楚叛军主力,在踏入梁国地界后,连战连捷,如入无人之境,不数日便兵临梁都睢阳!
当时,长安朝堂内外,十个人里至少有三个人,坚信汉家要变天、刘濞要坐皇位!
余下七人当中,也同样有至少三到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