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权力。
耶路撒冷王国的国土不大,人口不多,但要说教派数量,却几只手都不一定数过来,可以说巴勒斯坦既是民族的大熔炉,也是宗教的大熔炉。
不处理好宗教之间的矛盾,那么巴勒斯坦就永远都是撕裂的巴勒斯坦。
但处理宗教问题,在盖里斯看来绝非什么老死不相往来的宗教隔离。
事实上越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越是在制造隔阂。
越是切割人群与人群,就越是在制造偏见与冷漠。可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制统一,却就是在主动制造矛盾。
在盖里斯看来,主动替某些食物打上清真标签并狭隘化,便属于前者,而强制要求某些人触碰禁忌却就是后者。
在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里,需要的往往是互相尊重,需要的善意的包容与提醒。
并且在此之上,塑造出一个更高层次,全新范畴的共识与认同。
强制划分一类食品出来叫清真,那么对于其他的民族与宗教来说是尊重是包容么?
一边说着要尊重,一边说着要包容,一边却又在抵制着其他民族宗教的传统与习惯,而一旦扩大化后,矛盾激化又只能选择息事宁人。
对于这种问题,耶路撒冷王国则是从政府的角度给予了善意的提醒,至于是否遵从全看个人,并不强制。
而对于后世而言,事实上和一般认识相反,恰恰是工业文明建立之后,穆斯林世界才有能力来满足细致到全流程的清真需求。东南亚就有着清真工业体系,用现代工业化的方式实现了从原材料到产品的规范化,或者说绝对清真化。
“说实话,我以前还未吃过猪肉呢。”如此说着,阿泰尔也就示意柜台后的大师傅打了一份肉丸子。
乔万娜有些略微惊奇,而乔斯挑了挑眉,反倒是打菜的大师傅与阿泰尔身旁的兄弟见怪不怪。
如果真按照《古兰经》上面的建议,穆斯林不应当吃的东西多了去。
【有正信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赐你们的佳美的食品,当感谢真主,如果你们只敬拜真主,那么,真主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流血、猪肉,以及不念真主之名所宰杀的】
——《古兰经第2卷172~173节》
“食用不洁的食物,无非是40日的功课不予生效,偶尔破戒,真主不会在意的。”
这里阿泰尔其实是诡辩了,第六代伊玛目贾法里可没说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还建议穆斯林去食用不洁的食物。
说白了,这家伙就是从来没吃过猪肉,这次闻到肉香了想尝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