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怀德(今韩国大田广域市怀德站)有一间不大的院子,真的不大,面积与普通人家差不多,若不是房顶用的是灰瓦而不是这个年代朝鲜平民常用的茅草,差一点让人误以为是普通百姓之家。仔细看,还是有区别的,这宅子采用的是山墙式建筑,房屋以木材为搭架,墙壁则是以泥墙刷白,屋顶的斜面很有特色,当地人称之为“九脊顶”。宋时烈悠闲地坐于家中的一口水井旁,井中没有水,只是为了美观而设的景观。一名茶童恭敬地为他煮水冲茶,与大数朝鲜人喜欢用大麦、人参、三珍泡茶不同,作为大儒,他喜欢喝来自中华的绿茶,尤其喜饮信阳本山茶(信阳毛尖)。茶童的年纪不大,冲泡的技艺却是极佳,宋时烈先是欣赏了一番浓郁翠绿的茶汤,忽而小饮一口,含在口中,回味悠长。
——
作为理学大儒,宋时烈的一生可谓波荡起伏。
崇祯八年(1635年)他成为凤林大君李淏的师傅,为大君讲授儒家经典。然而没过多久,丙子胡乱发生,清军入侵朝鲜,仁祖被迫承认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出城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大礼,并答应一系列不平等条件: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以长子李溰(昭显世子)、次子李淏(凤林大君)赴盛京充作人质,每年朝贡黄金百两、白银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貂皮百张、鹿皮百张、水獭皮四百张、青黍皮三百张、茶千包、胡椒十斗……出动战船和兵员协助清军攻打皮岛,禁止修建城堡等防御工事。清朝还要求朝鲜交出亲明派官员,洪翼汉、尹集、吴达济等人被押赴盛京(沈阳)杀害。为了感谢大清的仁德,朝鲜还被迫于三田渡建立颂扬皇太极的大清皇帝功德碑,后又建立迎恩门来接待清朝使者。史称“丁丑下城”,又称“三田渡之屈辱”。
这一事件被朝鲜的爱国志士视为奇耻大辱,儒士和官僚中出现了弃官归隐的倾向。宋时烈与金尚宪、李惟泰、宋浚吉、金集、俞棨、尹宣举等人隐居于忠清道(湖西)的山林之中,被称为“湖西山林”,也就是后来西人党中的“山党”,不愿意接受仁祖的任何任命。他们高举反清斥和的旗帜,以朱子学的名分论和义理论的守护者自居,推尊当时反清斥和的领袖金尚宪为“大老”。仁祖二十二年(1644年)六月,宋时烈听说明崇祯帝自缢,为之举哀,并说:“自古国君死社稷有几人哉?今我皇上之自靖,实可钦叹!”“虏(指清朝),予仇也,誓不忍共戴一天。积怒累怨,衔痛匿恨。卑词之中,冤恨愈切;金币之中,谋猷愈壮”,还不断强调壬辰倭乱期间明神宗的再造之恩,“至于壬辰之变,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