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六千钱。
能收回多少军费,就看仓曹的手段。
没有军事行动的时候,每个千户所也就五百人执勤在岗,二十三个千户所每年光是军费就要两亿七百万钱。
刘晔看着账册,目光落到河朔,河西十四个千户所基础上,这些年又扩建了朔方九个千户所,这就是二十三个千户所。平均每个吏士每月军饷八百钱,一年十三月薪,算上夏装、冬装、食盐,因地区缘故免除马料补助,每人一年一万八千钱。
这钱给了大司马公府,怎么发,发下去多少,发给刘豹后刘豹怎么用,这就不是大司农衙署能深入追查的事情了。
这真的是好事,就怕大司马这里故意退让太多,激发其他人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会让很多人掉进更大的坑里。
关中财政很健康,黑熊不大建宫室,建筑规格也是常见规格,基本上可以就地取材,修筑成本就是粮食成本。
刘晔讪讪做笑,也不知道该聊什么,他得把这个沉重的负债消息带回本署。
但此刻多少感觉有些扭曲,不过就是做账,这有什么难的?百户系统内的人头税系数是三倍,这多么?看起来多,一个丁壮健妇一年就是一百五十钱,接近一个月的工钱了。
对此,刘晔丝毫不觉得意外。
唯一陷入卡顿就是韩城改进生产工艺,向外停了半年的供给。
于是腊月寒风中,刘晔驱车来到蓝田,要把很多关键问题解决,否则他很难推进接下来的工作。
过个三五年,他刘晔做完这些工作,转任其他衙署后,大司农衙署积欠的军费与他本人有什么关系?又不是他刘晔欠下的,国防支出如此。
还有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各处百户所、河朔军屯的人口是否该缴纳口赋;缴纳的时候是按照平民来算,还是按着雇工的两倍系数,又或者是奴仆的三倍系数。
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倒逼着劝进。
但对有实力需要奴仆的豪门、高官来说,这点人头税真不算什么。
只要大司马这里肯交税交租,大司农衙署就能顺利开展检地、清税工作。
甚至这些都不算大事,一些人还计划向韩城矿场、三处造船厂,各处百户所耕种、放牧的土地、草地收税。
就连官吏的俸禄也被狠狠砍一刀,耕田交钱上班不是什么笑话。
这里弄不明白,还怎么检索列郡?灞水之上,元始号战舰内。
随即刘晔就问:“五年内检地落实,大司马可要出兵河北、关东?”
“检地不急,要清检仔细。出兵关东之类,非大司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