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那些新学,背离了圣人之道,实乃歪理邪说。我等身为大唐臣子,当捍卫正统。”
洛阳的文人则针锋相对,以笔为剑,为新政与新学辩护。
他们创作了大量作品,描绘新政给百姓带来的好处,呼吁人们支持李承乾的改革。
一篇篇文章在民间传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百姓们的思想也在这场斗争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之所以李承乾突然在读书人中有了地位,说到底还是暗中投靠他的世家支持。
这年头,笔杆子依旧掌控在世家手里。
然而世家不存在铁板一块的说法,在看到李承乾有赢的可能,不少世家都愿意风险投资。
投资太子,风险是高,但收益也是巨大的。
其实站在世家的角度去看,虽说现在太子新政对于世家的传统根本利益有所触动,可实际上只要逐渐摸索,就能找到新的发财之路。
自古以来,朝代更替,政权变化,律法改革,可哪有什么绝对的说法。
总是能在这里头找到一条路子的。
在军事上,李世民除了加强长安的城防,还在暗中调动军队。
他将一些精锐部队秘密部署在长安周边的战略要地,表面上是进行常规训练,实则是为了应对可能来自洛阳的威胁。
在一处山谷中,军队正在进行火炮防御战术的演练。士兵们在模拟的火炮攻击下,迅速寻找掩体,保持战斗队形。
将领们大声呼喊着指挥口令,尘土飞扬中,士兵们的身影坚毅而果敢。
同时,李世民命令长安周边的所有府兵,都要进行对火炮防御战术的演练,研究如何在火炮攻击下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为此不惜用了大量的霹雳火,让将士们切身感受火药的威力。
害怕,是因为没见过,是因为不知道。
熟悉了后,自然就不会害怕了。
随着双方实力的不断增强,紧张的气氛在长安与洛阳之间弥漫。
然而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候。
贞观十八年冬。
李世民病倒了。
李世民病倒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长安宫廷内外掀起了惊涛骇浪。起初,消息被严密封锁在宫廷深处,可纸终究包不住火,不过数日,便在朝堂与民间隐隐传开,引发了诸多猜测与不安。
长安城中,大臣们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往日的朝会秩序,可私下里却暗流涌动。原本因李世民的绝对权威而暂时压制住的各方势力,此刻纷纷开始蠢蠢欲动。
魏王李泰的王府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