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状,知道难以说服吴王,便不再坚持,微微欠身道:“既如此,一切听凭吴王决断。下官也会全力协助吴王,守好安州。”
李恪微微点头,说道:“王刺史,你先着手安抚安州百姓,加强城防建设,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
王弘领命后,退了出去。
张松在一旁默默观察着这一切,此时忍不住轻声说道:“吴王,这王弘明显是想借机夺您兵权,用心叵测啊。”
李恪长叹一声,目光中闪过一丝坚定:“本王又怎会不知。只是如今局势复杂,既要应对长安的风云变幻,又要提防身边之人。张松,你务必密切关注长安那边的局势,一有新消息,即刻来报与本王。”张松应下后,也退了出去。
李恪重新拿起案几上的密信,眼神中满是凝重,将密信反复研读,试图从字里行间寻出破局之法。就在他满心纠结、难以抉择之时,门外再次传来侍卫的通报声:“吴王,宫中送来一封您母亲杨妃的亲笔信。”
李恪心中一紧,忙道:“快呈上来!”
接过信,迅速展开,只见母亲在信中写道:吾儿,朝堂风云变幻,如今太子举事,此乃天赐之机。你身负杨氏血脉,在这大唐朝堂本就处境微妙。
若太子成事,咱们杨氏一族方能有稳固靠山,你也可摆脱当下因出身带来的困境,在朝堂站稳脚跟,成就一番大业。切不可错失良机,需速速响应太子,为咱们一族谋得光明未来。
李恪看完信,满脸皆是吃惊之色。他从未想过,母亲竟会如此坚决地支持太子造反。在他心中,母亲向来深明大义,处事极为谨慎,此番却做出这般决断,着实令他意外。
李恪在书房中再度踱步,脑海中不断权衡着母亲的劝言。
一方面,这是母亲的殷切期望,且母亲见识不凡,对局势的判断往往精。
另一方面,响应太子意味着公然与父皇为敌,这违背了他一直以来坚守的忠诚之道,也可能让安州陷入战火。
当然,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如果站出来支持太子,这里头的风险,是恐怖且巨大的。
一旦失败,万劫不复。
不仅是他自己,包括母亲,也会被处死。
思索良久,李恪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母亲比自己更有眼光,在这朝堂局势的洞察上,母亲的见识常令他钦佩。
再者,从家族利益考量,母亲所言也不无道理。
想到此,李恪咬了咬牙,决心遵从母亲的吩咐。
唤来张松,李恪沉声道:“张松,即刻修书给太子,表明本王愿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