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太子的火炮,便是大唐军神李靖去了,到现在也没有讨到什么好处。
关于战事的一些情况,密信上说得比较相信。
毕竟他的母亲杨妃,还是有点实力的,打探到这些消息不难。
太子麾下心腹苏定方那边,也不是说策略有多么高明,可有着火炮在手,李靖讨不到半点好处。
不过现在朝廷又造出了先前太子的霹雳火,局势又变得有些扑朔迷离。
张松自然是晓得吴王所想,缓缓道:“吴王,朝堂之上的事,向来都讲究明确的立场。”
“如今这局势紧迫,已然容不得吴王再这般犹豫不决了。若吴王决意继续支持太子,当务之急,是立刻修书一封,向太子殿下表明坚定不移的支持之意,同时暗中调配安州的兵力,做好随时响应的准备。”
其实对于李恪来说,几乎没有中立的可能。
他已经被打上了太子的标签,如果一直没有动静的话,就等于是放弃站在太子这边。
当然,即便是如此的话,最后也不会有什么。
然而若太子赢了呢。
李恪长叹一声,再次在书房中来回走动起来。
“若支持太子,父皇那边,本王实在不知该如何交代。父皇对我恩重如山,养育之恩,我又怎能轻易背离?”
顿了顿,又道:“可若与太子为敌,曾经的那份情谊,就此付诸东流不说,本王又于心何忍。”
李恪能想到,如果太子赢了,自己这边,必然不会怎么好过。
曾经的付出都没了不说,还要被太子所冷落。
这时,门外传来侍卫恭敬的通报声:“吴王,安州刺史求见。”
李恪的眼神瞬间警惕起来,心中暗自思忖,这刺史名为协助治理安州,实则是父皇派来监视自己的,今日前来,怕是察觉到了什么。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沉声道:“请他进来。”
安州刺史王弘脸上挂着看似和煦却暗藏深意的笑容,快步走进书房,抱拳行礼,语气关切中隐隐透着一丝冷峻:“吴王,近日长安那边,因太子之事闹得沸反盈天,局势莫测。安州承蒙吴王治理,向来安稳,可在这敏感时候,哪怕一丝风吹草动,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微微顿了顿,王弘目光紧紧盯着吴王,意味深长地说:“吴王向来英明,行事向来谨慎,在这等关键时刻,一举一动,怕是都得慎之又慎呐,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累及安州这一方百姓。”
王弘实际上来说,算是五姓七望的人,算是太原王氏的分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