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子们精研武艺,保家卫国。”
李象坚定地回应。
李承乾没有多说,讲武堂更是兵权所在,只是现在没必要把话说得太清楚。
“另外,这工业集群和技术学堂也不可忽视。”
李承乾说道:“工厂是辽东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确保工坊的正常运转,为军队提供充足的军备,为百姓提供丰富的物资。”
“技术学堂则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加大对学堂的投入,聘请更多的能工巧匠担任教师,让学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李象似懂非懂:“是,孩儿记住了。”
李承乾道:“与周边势力的关系也至关重要。”
“虽然我们已经一统辽东,但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其他潜在的势力,仍对我们虎视眈眈。你要加强与周边部落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但同时,也要保持警惕,不可放松防御。”
李象迟疑道:“父亲,若遇到周边势力挑衅,孩儿该如何应对?”
李承乾回道:“若是小股势力的骚扰,可派遣军队迅速将其击退,以维护我们的威严。”
“但若是遇到大规模的进犯,切不可贸然出击,要及时召集将领商议对策,制定合理的战略。”
说到这里,李承乾微微一顿,道:“要向长安求援,大唐是我们的后盾,必要时,我们要借助朝廷的力量。”
“孩儿明白了,定不会让父亲失望。”李象坚定道。
李承乾看着李象,欣慰道:“象儿,你能如此稳重,为父便放心了。这辽东,我交给你,希望你能将它治理得繁荣昌盛,不辜负百姓的期望,也不辜负为父的重托。”
辽东是李承乾的基本盘,除了长子李象,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所谓未思进,先思退。未思胜,先思败。
对上那位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大唐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侯大将军、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秦王、天策上将、天可汗、亚洲洲长、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李承乾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古人的智慧,可从来不比后世人来得弱。
谁能保证不会在阴沟里翻船呢。
留下辽东这条退路,才是万全之策。
只有把辽东稳稳的掌控在手里,不管是怎样的境况,李承乾都有全面翻盘的希望。
当然,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李承乾也不想大唐的香积寺之战提前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