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个词汇,但领军的将军,都会比较讲究。
征战,大半时间都是行军。
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下,虽说没有步兵,但也要照顾到马匹。
马也是会中暑和脱水的。
大约每过一个多时辰,就要让马匹在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
士兵会检查马匹的状况,马蹄铁是否松动、有无受伤,并让马匹饮水、吃精饲料,以补充体力。
还有关于方向的问题,虽说有地图,但现在的地图向来是很粗狂的,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不过在大唐境内行军,这些问题处理也比较简单。
大唐三十里设一驿。
大军行动前,就会派遣信使,先行对驿站进行通告。
比如现在队伍的最前方,就已经有驿站的驿卒在领路了。
他们熟悉地形,知道从哪些地方,怎么走,哪个方向。
在抵达营州前,都不需要担心迷路的问题。
——
太极宫,两仪殿。
李世民莫名的感觉这大殿里有些冷清。
这就是心里作用了。
是因为魏王李泰,还有太子李承乾,都已经离开了长安的关系。
儿踏征程千里遥,父念深深愁绪绕。
最爱的两个孩子就这么远赴千里,这让现在的李世民心里有些后悔。
觉得不应该让两个儿子出这么远的远门。
毕竟不管是太子还是魏王,军功对他们来说意义都不大。
理论上来说,东征高丽并不需要他们。
最早的想法,李世民是要准备亲征的,然后让太子监国。
怎么就到了这份上呢。
是承乾啊。
太子一开始就在推动对高丽的征讨,这无疑是李世民一直想做的事情。
魏王为了跟太子争夺,也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压住太子。
魏王的参与,让五姓七望也跟着卷了进去。
这让李世民意识到,东征高丽,可能是对五姓七望这些世家,削弱他们的一个机会。
魏王的五千世家子,只是一个缩影。
真正的影响,是在于造船,还有世家发力,鼓动参加徭役的民夫。
东征高丽的四十余万民夫,可都是从河东,河北,河南三道之地征召。
而这些地方,便是五姓七望的根本所在。
民夫除外,包括大量的折冲府府兵,也受到世家的影响很大。
其中还有不少,就是世家的人,又或者是在世家管辖治理下的百姓。
一场大战下来,肯定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