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杀,太子这才回头。
此时,苏玉儿周身,灯火通明,如何不是在灯火阑珊处。
当然,其他人就没有这样的心境了。
然而点不一样,更多人却可以共鸣。
单单就听到这句,就有一幅画面在脑海中展开。
繁华热闹的长安城里,在在热闹的人群中寻找着自己心中的那个人,经过无数次的寻觅却始终没有找到。然而,就在感到失望和迷茫的时候。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年轻诗人的感受。
对于许多官员来说,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繁华喧嚣的世界中,人们往往追求功名利禄,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追求。而那个“灯火阑珊处”的人,或许代表着内心的理想和坚守。
一时间,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沉浸在这首词中。
片刻之后,会场中率先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赞叹声,随后这赞叹声如潮水般蔓延开来。评审的官员大儒们激动得面红耳赤,他们交头接耳,言语中满是对这首词的惊叹与赞赏。
谷那律是这次评审团的主审,毕竟他在文人圈子里有着崇高的地位。
此刻谷那律面色惊叹,起身向太子行礼:“太子殿下此词,真乃千古绝唱!以词绘景,以景抒情,意境高远,令人叹为观止。此词一出,必将为大唐增添一抹璀璨之光。”
颜师古同样是文学大佬,起身作揖道:“开篇‘东风夜放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以奇妙的想象,将元宵夜的灯之盛描绘得如梦幻之境。”
“此等笔力,吾辈望尘莫及。‘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更是生动地展现了大唐的繁华盛世,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此词一出,便是词之巅峰。”
各国使臣们此时早已目瞪口呆,他们原本只是期待着一场皇室争斗的精彩戏码,却未曾想见证了如此震撼人心的文学佳作。
大部分各国使臣,对于大唐的文化是很有研究的,除了特派使臣这种,很多使臣都是常驻长安,自然对大唐文学很有研究。
下边的读书人,更是如痴如醉,反复品味着这首词中的每一个字,仿佛沉浸在一个美妙的文学世界中。
有那长安才子激动道:“此词之妙,难以言表。太子殿下为吾等开辟了词之新境界,让吾等看到了词的无限可能。吾等当以殿下为楷模,努力钻研词之创作。”
他人附和道:“此前吾等对词的创作还心存疑虑,认为词难登大雅之堂。但太子殿下的这首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