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而言,实乃艰难。”
李承乾微微皱眉,放下手中的食物,问道:“为何如此艰难?”
李象思索片刻后回答道:“父亲,这些学子大多来自平民之家,自幼未曾有良好的读书环境。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每日所虑皆是温饱生存之事,哪有机会识字习文。”
“且识字需从最基础的笔画、读音开始,犹如搭建高楼需从一砖一瓦垒起,这过程极为漫长而枯燥。”
“再者,识字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反复记忆、书写,方能牢记于心。可他们平日里还要进行操练,时间本就紧张,分给识字的精力便更为有限。”
李承乾听后,陷入沉思。
在古代,识字确实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没有后世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
即便是有了学习的环境,进度也非常缓慢。
转念一想,既然没有,那为什么自己不弄一本出来呢。
想到这里,李承乾也没了继续吃的兴趣,起身去书房,吩咐内侍文忠,去拿一册千字文来。
千字文是现在主要启蒙教育书籍,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周兴嗣编纂,从皇室贵族到普通百姓家庭都用。
内侍文忠拿来千字文的书册。
李承乾提笔抄录。
但写下去的字,却不是繁体字了,而是简体字。
且在每个简体字上,加上了拼音标注。
简体自古有之,简称俗字,又称俗书。
简化的俗书并不属于朝廷规范用字,主要是民间所用。
用得最多的,就是账房先生了。
简体字笔画少,速度快的特点,用于记账,快速记录更为实用,省时又省事。
因为流行民间,写法就比较随心所欲了,一个字就会有很多种写法,除此外还有异体字,错别字的衍生,比如贰貮貳。
为了让讲武堂的学子,更快更好的识字,李承乾决定推广一套标准的简体字。
简体字比之繁体字,优势在于易识易记,简体字笔画相对较少,结构更加简洁,大大降低了认读和记忆的难度。
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掌握和识别,能够加快识字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马”字,简体只有三笔,而繁体“馬”有十画,简体的“马”明显更容易被记住。
除此外,还有更为特殊的好处,当讲武堂都在用太子创办的简体字时,在思想上,就更加容易统一了。
简体字的千字文写完,李承乾就让内侍把李象,薛仁贵,裴行俭,苏定方,还有狄仁杰全都叫来。
五个学子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