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时,就问了关于目前大唐石炭的情况。
石炭,也就是后世的煤炭。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煤雕制品,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陕西地区,煤炭就已经被开采利用。
魏晋时期,对于煤炭的利用则更上层楼,比如较为传奇的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就是一枚用煤精制作的印章。
隋唐时期手工业较为发达,煤炭的使用为陶瓷、冶铁等手工业提供了更充足的燃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比如在冶铁过程中,煤炭的燃烧温度较高,能够提高冶铁的效率和质量。
到了如今唐朝,铁制工具已经应用到采矿,除了挖掘工具,运输工具也有了一定的改进。
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运输装置,如木质的推车、绳索等,方便将开采出来的煤炭从井下运输到地面。
如今主要采用掏槽的方法开采煤炭,先以手镐在工作面煤壁下部开一横槽,促使煤层产生裂隙,再用锤楔在上部敲凿,使煤块崩落。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将煤炭从煤层中分离出来,并且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矿工们在掏槽的位置、深度、角度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得开采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还有分层开采的尝试,木质支护防止矿井坍塌,支护结构的优化,通风通道的设置,通风设备的出现等等。
在采矿这块,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技术发展。
包括对原煤的粗加工,粉碎,筛选,制作煤饼煤球。
甚至是煤炭的洗选技术,虽然比较粗糙简单,但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
这些方面,跟后世的粗煤加工,在流程上没有太大的区别,相差的是工业化的效率,跟细致化的操作。
李治听完,试探着说道:“大兄,这..会不会有些太过于劳民伤财了。”
李承乾笑道:“你想什么呢,难道我会去征集徭役作此事吗。”
“开矿作坊,将会以商号的形式,招聘长工,结算工钱,跟我在长安的冰肆铺一样。”
“一来能促进百姓就业的发展,没有田地可种的,能多个吃饭的活计,有田地可种的,农闲之余,也能赚些钱财。”
“二来可稳定地方治安,不至于无所事事之人惹是生非。”
“采矿的矿工,运输长安的马车,起步便是数万人的规模,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将会是未来数万人,甚至十数万人凭此活命的差事。”
“这难道不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吗,稚奴觉得如何。”
李承乾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凭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