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咖啡贸易与茶叶贸易
咖啡的起源有很多故事,一个比较广为流传的说法在于,9世纪的埃塞俄比亚牧羊人卡尔迪,在看到他的羊群通过咀嚼咖啡叶而获得活力后,第一次观察到了咖啡植物。
这个说法是显然有问题的,因为其在1671年之前并未出现过。
其实是由马龙派东方语言教授安托万·福斯特斯·奈隆讲述出来的。
但不论怎么说,这其实侧面印证一个事实,也就是当时的人认为咖啡的原产地在埃塞俄比亚。
关于咖啡饮用比较可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中期也门艾哈迈德·加法尔的记述中。
在这里苏菲派信徒烘焙和冲泡咖啡来提神,以备宗教仪式之需。
也门的地理位置和埃塞俄比亚,其实就正好隔海相望,加上后世生物学的论证,足以确定咖啡豆原产于埃塞俄比亚。
在先有了答案后,耶路撒冷派出的探险队,寻找咖啡的旅途就相当简单。
六年前,从蒙特利阿尔郡港口出发的探险队,在抵达阿比西尼亚后,没用多少时间就发现了盖里斯所说的植物。
咖啡的提神效果与苦涩味道,轻易间征服了探险队的队员,并且还在小范围圈子里出现了潮流。
对于耶路撒冷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潜力无限的全新商品。
不论是自用,又或者出口到欧洲,
可问题接踵而至,野生咖啡的产量,太过于低下,想要人为种植这种植物,需要非常合适的水热条件。
其既要求生长温度在20°c到25°c之间,又要求昼夜温差要大。
年降水量要达到1500mm至2500mm之间,但又得分雨旱两季。
至于土壤,也必须是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就连海拔,都要在在600米至2000米之间才行。
如此苛刻的要求,耶路撒冷自然不能自行种植。
故而王国这边只能希望在埃塞俄比亚那边购买土地建设种植园,但扎格维王朝自由国情在此,面对外国人购买土地的需求,是直接果断拒绝了。
而后耶路撒冷这边求购咖啡果的行为,也被对方视为冤大头,直接叫出了非常高昂的价格,他们才愿意扩大种植范围。
纵然耶路撒冷王国,硬着头皮少量采用了一批咖啡豆,却根本没法满足国内所需,更做不到对欧洲出口。
虽然说后续,盖里斯提出过在也门地区开辟种植园一事,可考虑到王国自身的力量尚不足以深入阿拉伯半岛,自然只能待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