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工人的购买力,创造出一个消费市场,从而刺激其他非农行业的生产,使得城里产出的手工品不至于无处可去。
而这种观点,其实也就造就了一个结果,也就是货币流通的效率在不断加快。
原先既有的贵金属货币,已经开始略有些通货紧缩了。
放眼整个黎凡特地区,对于货币的渴望愈发凸显。
由此,盖里斯在离开耶路撒冷之前,也已经开始授意耶路撒冷银行,可以准备发行纸币,以应对商品流通的需求。
说到底,盖里斯是希望在黎凡特这片土地上,打造出一个天国倒影般的文明灯塔。
而不是通过剥削农场工人与工场工人们,造就一个贫富差距极端拉大的利维坦。
这其实也就意味着,每一户人家的货币持有量,将会超过这个时代的其他任何一个国度地区的寻常百姓家。
天国倒影般的文明灯塔,什么时候能到来,盖里斯其实尚且心中有数。
而这个灯塔又能被点亮多久,盖里斯则就有些不确定了。
他只知道,不论这个梦充斥着多少理想色彩,但也有着其现实意义。
毕竟,人难以想象从未见过的东西。
不管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不管是民主也好还是资本也罢,事实上就连盖里斯描绘的俗世天国本身,都只是由想象构建出的一种秩序。
它们并不实际存在于自然界,而是需要依赖人脑的意识才能进行认知与定义。当有千万人的意识相信它们存在之时,认为它们是不言自明的真理时,它们的存在便牢不可破。
但有时又只需要短短几年、十几年,就能将之颠覆与改变。
而要怎样才能让人相信这些秩序呢,一般来说,对外的说法绝对要坚持它们千真万确、绝非虚构。
永远要强调,这种维持谁稳定的秩序是个客观现实,是由伟大的神或者自然的法则创造。
如果秩序里强调人人不平等,要分为穆斯林与奴隶,不是因为哈里发们这么说,而是要强调先知以自己的言行,证明了奴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须性。
如果秩序里强调人人平等,就如《独立宣言》里的那样,就不能说是托马斯·杰斐逊自己这么说,而要强调这是上帝造人方式所带来的结果。
当然,当初建立美国的那群人又有一大群自己就是奴隶主,且是男人。
所以他们在独立宣言里把有色人种以及女人排除在外,并且又有神学家宣传非洲人是诺亚之子含的后代,而诺亚曾诅咒含的后代要做其他兄弟的奴隶。
盖里斯的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