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帮自己耕种水田,那么他自己便能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从而享有更多的食物。
换句话说,在土地不能增长的情况下,增加劳动力就能带来粮食产出的情况下,多子多福确实是一条真理。
只不过作为孩子的一方长大之后,他们的土地份额几乎必然要比前代少。
可同时,他们依旧能选择增加孩子的数量,得到自己这代人的保障,只不过如此一代代下去,农民所能占有的土地,必然会跌落到一个难以言说的可怖境地。
而等到曾国藩说出那句:四十年来该杀未杀之人满坑满谷时。
一个看似壮硕的社会,只要因为一丁点的波动,便会:岁大饥,人相食。
日本人面对这种情况,他们的选择是直接把次子群体开除了人籍,在日本幕府时代,次子如果寄居在兄长家的话,可以说直接就是长男的“奴隶”。
只要人不再是人,那么自然不会饿死人。
另外一个点在于,(此处省略100字)
至于这个问题,盖里斯要是如何解决的……
答案是不解决。
反正法兰克人本身就没精耕细作的习惯,安条克的集体农庄,其实也不过是原先法兰克庄园制的改良。
在庄园制的生产模式中,农奴每周有义务为领主土地耕种一天或两天。
在这些日子里,领主其实也只是要求农奴粗劣的将土地开垦,然后洒下种子,再就是让农奴偶尔去拔拔草,再然后便可以等到作物收割。
农奴又能怎样摸鱼呢?
就算摸鱼了又如何呢?
这样的土地亩产量当然会很低,但如果100英亩的田种不出足够多的粮食,那么就想办法再开垦100英亩。
在相当长时间里,圈地运动开始之前,英法两国的庄园主,始终都未曾说过:“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么句话。
甚至于按照维京人的记载,经常会出现法国领主,因为需要农奴种地,会大方的向维京人支付赎金,从而赎回被抓走的农奴。
当然,即便如此,欧洲的人口也是在缓慢上涨的,按道理说,早晚有一天,也会迎来天朝模式的困境。
只不过,在其迎来“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之前,黑死病先一步到来。
在人口消消乐游戏中,黑死病取得了至少两千五百万,多则五千万的好成绩,成功帮助的当时的欧洲人解决人太多难题。
当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人口,被黑死病从欧洲大地上抹去后,农奴群体的人口价值,反而更大了,加上同时期城镇的兴起,大量的农奴,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