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球所到之处,血肉模糊,马穆鲁克们惨叫连连。
这一切,都是每日虔诚祈祷、辛苦训练所带来的力量……
……
萨拉丁撤军了,但并没有撤离全部部队。
他在附近修筑起大营,也是照着法兰克人的样子,挖出了不少防御的壕沟,并留下了大约三千人。
虽然他确定了自己无法攻克那处“要塞”,但至少他要确保外约旦方面的敌军,不会继续步步紧逼,从而威胁到耶路撒冷。
如果说战争是一场游戏,那么参与游戏的双方,至少要有取胜的希望,才有动力去主动推进游戏进程。
而眼下萨拉丁在接连吃了几次亏后,这场游戏就陷入了僵局,他找不到一个可以突破的点,如果向北的话,会面对盖里斯,而如果向东的话,则是那座看不到人影的“堡垒”。
当然这并非是说萨拉丁觉得自己毫无取胜希望,他只是觉得自己需要舔舐一下伤口。
从与巴巴罗萨会战开始,他与基督徒总计交战三次,三次都是失败,哪怕这接二连三的失败,萨拉丁都能够承受住,但也意味着他军队的士气不可阻挡的下跌了。
至少那些游牧轻骑手们,已经彻底的不可靠了。自己精锐的马穆鲁克军团,也因为吃了那么一个大亏而失了锐气。
眼下萨拉丁已经不急着去反攻了,他需要时间来恢复士气,重新组织军队积蓄更多的力量,以及寻找更合适的机会去反扑。
萨拉丁并不急、至少眼下耶路撒冷还捏在他的手里,依托着耶路撒冷高耸的城墙,加上大量的火炮,守城似乎并不算难,起码萨拉丁是这么认为的。
……
耶路撒冷是圣城,但为何而圣其实也有讲究。
最初是以色列人征服撒冷城,建立耶路撒冷。
而后在《旧约》里,上帝告诉先知以西结,他将耶路撒冷置于“列邦之中”。
换而言之,上帝表示,耶路撒冷是中央之国,也就是中の国。
在中世纪里,民众们相信这并非比喻。
在被保管在英格兰赫里福德城堡里的《世界地图》就是这种观点的证明。
该地图绘制于约公元1300年,地图将耶路撒冷圣城描绘城一粒果核,人类所有的国家、无论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的,他们都是围绕着耶路撒冷这个中心产生与发展。
人们不仅认为这是地理上的事实,也是世界的真理,人们同样相信着耶路撒冷这片土地上充满了神迹。
这种认知是源于一种从小到大的教育养成,《圣经》里的种种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