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其实没多少年好活了。
时间、当真是宝贵。
……
而在另一边,有关经济的问题,也成为了第二王国内部的一大争议点。
因为之前免除了人头税,再加上田税的降低,就使得不少农民手里有了点闲钱,有能力进城消费购物,其在客观上刺激了城市手工业的一轮兴盛。
但商品也因为供不应求而出现物价上涨,并开始影响市民们的生活。
在上议院中,代表巴利安家族的一位贵族议员,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提出了一项议案,他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
“我提议,对名单内多种商品的工坊实施一定额度的退税,以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售价,使更多民众受惠,同时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紧接着,这位贵族议员公布了一份商品名单,其中包括布匹、玻璃、染料、香皂等叙利亚地区的主要产出。
这一提议让在场的议员们,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了王座上的西比拉。
表面上看,这项提议似乎是君主对民众的恩赐,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未必是这些在场的议员家族。
作为失地贵族,他们在提尔城的产业寥寥无几。
显而易见,这项议案旨在扶持伊莎贝拉一方的势力。
在首次从外约旦到提尔的通商后,外约旦方面开始向提尔输送技术工匠。
伊莎贝拉一派以这些技术工匠为基石,在提尔城外建立了多个工场,用于就近生产一些消耗品、日用品,乃至某些药物。
得益于简易加工车床及其他简易机械的使用,这些工坊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商品。
此外,对某些简单技术的改良也使得阿拉伯世界原有的商品更加美观、效果更好。
例如,对原有的阿拉伯香皂产业进行改良,更科学地调配了香皂的酸碱度,工匠们还在香皂中加入了硫磺,生产出硫磺皂。
硫磺皂不仅可以抑制皮脂分泌,还能杀灭细菌、真菌、霉菌、螨虫及寄生虫,对一些皮肤病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因其确有显著疗效,硫磺皂得到了广泛推广,甚至被许多阿拉伯医师视为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品。
在创造了这么大的经济利益后,如果说有人不眼红,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结果这个节骨眼上,巴利安派系的议员,还提出来要对该类型的工坊,进行后续的税务减免。
自然是激起了相当大的浪潮。
有关女王西比拉,其实是巴利安的傀儡等言论,也愈发的喧嚣尘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