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嬴政善,号贤君
许是之前一个个王令下的太过轻微,言语力度不大。
虽然每条命令都至少牵扯两个重臣,一去一留。但文武百官心中那份忐忑确实慢慢平和下来,就像秦王政的语速语气。
本来就是臣理亏在先,王收回点权力那不太正常了吗?哪有犯了错不用付出代价的?对面是王又不是贱民奴隶。
及至听到王上要立储,还是要立其弟嬴成蟜,众人平静下来的心湖才重新有了波动。
不大,一片落叶造就的涟漪,泛不出两步。
秦国王位继承制度除了父死子继外,确实也有兄终弟及的传统。
秦武公去世,没有将王位传给儿子公子白,而是传给了弟弟秦德公,开了兄终弟及的先河。
秦德公在位两年去世,没有学其兄,传位给儿子,其子是为秦宣公。
但秦德公不学兄长秦武公,他儿子秦宣公学。
秦宣公去世没有将王位传给儿子,而是学伯父秦武公,传给了弟弟秦成公。
秦成公也学其兄,去世后没有将王位传给儿子,又传给了弟弟秦穆公。
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一个国家,连续三位君主的关系不是父子而是兄弟,只有秦国干出过这样的事。
秦国以此制,造出了一个怪物。
秦穆公,毫无争议的春秋五霸之一,哪个版本的春秋五霸都有他。
无独有偶。
秦国在数百年后,又一次兄终弟及,又造出来一个怪物。
秦昭襄王,战国大魔王。
这里面透着的不是玄学,而是秦国宗室骨子里就有点疯。国在前,家在后,不惜一切代价地强国,奉行强者为王。
秦武公开创兄终弟及,是认为弟弟比儿子厉害,秦国在弟弟手里会比儿子手里发展更好,于是就交了。
后面秦宣公、秦成公也都这么想,这么干。虽然他们的儿子也不差,但没有弟弟强,那儿子就滚一边去。
若说这种是顺位继承,不足以体现秦王室疯癫的特点。
那秦昭襄王以小宗入大宗,以谋反之实坐了王位,宗室不但不声讨,反而全力支持呢?
秦王子楚除了长兄秦傒,杀尽兄弟,秦傒还死死站在秦王政背后呢?
只要身体里流着秦王室的血,别管争王位杀的多激烈多血腥,出结果以后秦宗室就全力支持胜者。
大宗被小宗反了?资源比小宗多那么多还没干过小宗,那就活该去死。
然而,即便秦王室传统如此,知道这个传统的和不知道这个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