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堆听话配合的手下。
与南方的大邑商的臣、小臣制度,如出一辙。
只是辛屈这边用偏商业的手段,算是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消费能力。
而这么搞的结果就是,“柴”这个农业社会最贵的玩意儿,提前几千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北京府周围的土地,虽然都是燕国公产,但这里终究是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最早开发的地方,遍地都是地主,他们怎么可能不圈地占地呢?
所以,柴价都在涨。
奴隶们的工钱现在还能扛得住,是因为还没到冬天。
否则,真叫冬天来了,面对饥饿与寒冷,真说不准就有奴隶造反了。
虽然这也可以是军功,但辛屈现在没心思都在平叛上。
他需要的是高效率的发展,跟南方抢夺发展高地。
粟滩也是知道辛屈的想法,并且他还是北京府尹,他可不想才来任职的第一年,北京府爆发了叛乱,到时候多影响他的履历?
更重要的还是,他需要搓一搓这些贵族们。
谁让他们,不怎么听话呢?
多少事情是他们折腾出来的?
既然一个两个仗着自己功勋卓著不屑自己,那就请能管的人来。
反正他粟滩忙活了这么多年,也算是知道一个道理:权力只对权力来源负责。
如此,粟滩现在的想法就一个,尽可能平抑物价。
既然是铜钱泛滥导致的物价飞涨,说白了就是通货膨胀+物以稀为贵,那就一起下手。
南方需要铜钱,北方需要奴隶,粟滩就支持典客府这边的行动。
贵族不鸟他,府尹日子不好过,那就让辛屈知道地方有可能会乱,从而影响发展。
借力打力。
辛屈点了点头说:“柴的事情,孤知道了。不过这个问题不大,煤已经应用了一段时间,之前是需要用来冶炼,现在产量上来了,之后会做成蜂窝煤,用来做新的燃料,解决掉九成九的燃料问题。
而物价上涨的事情,既然是铜钱太多了,那就典客府下场回收。
奴隶们的贸易,以后也不用给钱了,统一发竹币。
将两者区隔开。
现在的铜钱,全部收拢,有富余的勋爵,也可以存入钱庄,孤给利息,直接拉去南方,尽快从南方弄来数量可观的奴隶。
还有就是涿县下游,增加隔离区,将南方买来的奴隶,全部安排妥当。
最后就是南方的迁都问题,安排人盯着,看着就行。
大邑商的矛盾爆发还需要时间,我们不能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