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就是为了消灭他们而来。
愿意投效的鬼神,只要没有为恶,我们可以将不灭他们,让他们享天仙待遇。
否则,一旦我们动手覆灭祂们的寄托,祂们只有名上神位图,去当神仙了。
天仙与神仙虽然都是仙,但跟脚不一样,所受的约束还是不一样的。
天仙只需要经受三灾,而神仙却是三灾五劫。
并且神仙一旦扛不过三灾五劫,大概率是连轮回机会都没有的。”
辛屈说出了目的。
辛丙虽然身体不佳,但他还是有一定人脉的。
老巫留给他的政治资源,还是能发挥作用的。
辛屈能搞出这么多完整的神位图,相信巫咸氏那边的巫族,一定会有所疑虑。
那么自己的恐吓,就算不成,也能给他们一个顺坡,好让他们在必要的时候下驴,将合作达成。
管你人主还是鬼神,最终还是利益考量。
辛屈不求巫咸氏彻底倒向自己,但只要他能在巫族内保持中立,影响到一批人,就是胜利。
人间,还是实用主义者居多。
辛丙点了点头,并不拒绝。
他已经没打算去南方。
落叶归根。
也挺好。
倒是另外两人,看这边差不多了,赶紧追问辛屈道、佛的一些理念。
辛屈也介绍了一部分。
但不说详细,因为辛屈整理出来的佛、道内容,都是经过后世大量加工的。
其中很多的概念,都是几千年的垒砌。
若真要详细说,里头全然是自相矛盾的地方。
但神奇的地方就在于。
中国古代,利用儒家,平衡了佛道内容,最后三教合一,搞出了“天理”为尊的理学。
直接解决掉了系统运行的bug。
但辛屈现在没办法弄出天理。
因为这个概念一旦拿出来,他的“天命”就会被削弱。
天理的概念太过高级,就算是后世,也有一些人读不懂,以为是满清时期的儒家。
但并不是。
满清时期的儒家,其实算是经学,也就是汉代古今运动时期的经学后延。
里头充斥考据、玄谈,换而言之就是完全向虚。
宋明时期的“天理”,在理学与心学的加持之下,可以理解为“天理”是本体论,理学、心学是学子理解“本体论”的方法论。
理学依托“格物致知”,心学依托“致良知”这两种认识论,来勘定“天理”与人间的干系。
其实只要看过宋明两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