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乐而不为呢?
“这小子,成长速度越来越快了。”
姚册叹息着又欣慰着。
“喂!爹!我找你半天了!”
姚河的声音突然响起,本来还欣慰模样的姚册,脸一下黑了:“干甚?”
姚河嘿嘿两声走来:“也没干啥,爹你不是酿了好酒?我这不准备开个宴,请好友吃?问你要点!”
“滚!”姚册太阳穴一凸,“这些酒老子还有用!之前屈不是给你送了一百斤?”
“这不都喝完了吗?”姚河咂咂嘴,“好喝是好喝,就是有点少。”
“……”
姚册缓缓摸到了革带,解开了节筘。
听得一声噼里啪啦,姚河就感觉脊椎冷汗直冒:“咳咳,不给就算了,我去问阿姆(姜示妻,喜姜母,姚河丈母娘)匀点……爹!别过来啊!”
“混账!秋后才送你的一百斤好酒,屈都不舍得喝,你倒是造得飞快!一天天就跟狐朋狗友鬼混!你但凡有点出息,老子也不用到处做好人!给我站住!看我不抽死你!”
“哇——”
姚河跑,姚册追,姚河要上马,一截铜节甩身来。
哗啦!
姚河坠地,哇哇哇叫。
惨!
附近路过了不少人,也只是看了两眼,也习以为常了。
这就是姚册父子之间的日常,实在是怒其不争。
要说姚册这一脉,也不算差吧。
辛屈是族长;姚共是新任宣化营军司马,主管地方营地的军司马,基本就是节度一方的诸侯;姚册自己是宗伯;妹妹果姚担任尚宝,负责辛屈节符、刻书的督造;姚河的泰山姜示这会儿是太医;就连姚河的未婚妻喜姜都去了尚衣局任职尚衣,族长、官员、长老们的赐服、礼服,都是她在负责。
就姚河现在啥也没事做,辛屈之前任他去做掌书,他干了半个月,丢了个辞呈,然后就去摸鱼了。
用他的话就是,这掌书也没啥好干的,就是每天琢磨字有没有问题,然后还要整理编号,麻烦得要死,还磨时间,也不适应,不如不干。
但他却忽略了掌书这个工作可不一般。
这个时候可没有纸,写的都是竹简版牍。
写完之后,文件要归档,要方便查阅,这些都需要整理和分门别类。
每个掌书都需要通读这些过往文件,然后还要记忆下来,每次大人物们在上边的建议、案例、写法都是未来执政的积累,甚至你还能靠这套积累,提前知道国家的政策方向,等于获得一手资料。
相当于,你提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