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动手攻打四部的时候。
当然,也要防止土方借道山栾林苦四部,从门头沟冲出来,所以泽氏有甲士二十八,配合一些乡邑,能阻挡敌人一段时间,顺道给我反应的时间。”
“啧……昌平仔细一看,居然还是一座四战之地。”耜大股听罢,颇为无奈。
但这里已经是有辛氏这种初来乍到部落最好的停驻点。
“还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危机感,才能保证族里的战力得到提升。”
辛屈倒是看得开,毕竟昌平确实是现太行山、燕山之间最好的土地了。
就是山的缺口有点多,但只要堵住,在这个敌人没有高效道路网的情况下,有辛氏是能稳如泰山的依靠城邑,扼守大片疆域的。
军都山关隘、尖山咀乡邑、以及之后的“明十三陵”墓区,都是重要的军事地点。
只能说朱棣给子孙后代选的陵墓位置很好,这边本身就是一个燕山通道,也是昌平必须镇守的军事要地。
辛屈也打算将这里当做祖陵来安排,毕竟当初他的父母也葬在这里。
以后给族人们也都安葬在这里,然后设置一座陵县。
这样一来,昌平地界几个重要山口就全部堵上了。
至于东面,就靠沼泽阻敌,就算今年大旱了,十三陵的河水和辛水的滋润之下。
一直到了九月初,才看到了这里的沼泽干涸出了烂泥。
而现在已经快冬十月了,马上天冷,霜落,如果寒潮来了,那就可能直接速冻。
沼泽草都长不起来。
明年开春雪化,又是一地烂泥。
所以现在时间很宝贵,除了修军都山,有辛氏在昌平邑附近,也带上了风姓、接来的老人、孩子,全部下地干活。
主要是把辛水和下游沼泽,趁着现在有空,大规模的掘出淤泥,收束泛滥的山前河道,要开始系统性的改造农田。
起垄开沟,把一切能用的人力、畜力都用上。
孩子们也不可能闲着,搬石头,拉淤泥去腐熟。
工程量更加巨大,也亏得之前在打林狄的时候,抓住了小一千的林狄奴隶,男男女女拆分一下,将最早一批归化人都提升品轶,当监工之后,极大解放了有辛氏的人力使用。
“那,食物够吗?”耜大股压低了声音问:“你这么折腾,真的有食物吗?”
“你呀,太敏感了。”辛屈笑呵呵的说,“咱们挖掘淤泥的时候,河道里头泥鳅、鲶鱼、贝、乌龟等等,都是一网打尽的那种。真不缺食物。”
“那能有多少?”耜大股皱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