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山里有可能会受到进攻和威胁,断绝粮道风险很大。
除非部落迁徙投放,但这势必会导致某些草原上的游牧部落缩小,这样抗风险性就会降低。
因此,昌平这个区域,最好的结局方法,就是让土方、蓟氏、孤竹三家分了。
重新回到曾经那个游牧区域的时代。
大家都有势力范围,但不深交,以此降低冲突。”
辛屈的解释,让冰甲有点明悟。
难怪听族里的老人说,他们当初被大邑商丢来这里的时候,这边只有游牧痕迹,看不到有人定居。
原来是这个原因。
昌平地理位置对于农耕文明很重要,尤其是以海河流域为基的邦国,控制昌平等于堵住了西北来的游牧势力廉价入河北的通道。
有辛氏作为一圈姬姓、姜姓、游牧方国之间,唯一一个外姓,那可真是眼中钉,肉中刺。
要不是背靠大邑商,实力强悍不好对付,早就被灭了。
所以大邑商如果在北地战败或者衰颓,有辛氏就会在第一时间被各方瓜分。
至于后续大邑商会怎么安排。
不管是进攻、还是送来新的部落,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有解决心腹大患的机会,岂能放弃?
也正是这个原因,辛屈才要警惕,蓟氏来的时间太特殊。
山外旱了,沼泽必然大片涸成草原。
那么阻碍孤竹氏南下的自然力量就少。
更重要的是,旱情不见得只在河北蔓延,辽宁、阴山说不定也是一片大旱。
所以孤竹氏会下来多少人劫掠,一切犹未可知。
道路不通,交流不畅,消息太过闭塞,实在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能再这样被动了。
得想办法组建马队,前往四方调查情况,睁眼瞎可是很容易误判和出事的。
辛屈打定主意之后,继续对他们说:“连夜行动起来,记住,扮成林狄,杀人之后枭首,提头来见。谁先凑到三个,下一批监工他们优先录用,取得五个功的直接落户。”
“是,族长!”
土带着兴奋的归化人们下去,辛屈看向冰甲和石戊:“烧荒的时候,将大木留下点,时间有限,我们得调整筑城方法。
将木头削掉枝叶,留下笔直的树干,然后往下挖土三米,然后夯实底部,再放下木头。
接着用版筑的方式,在树干之间夯筑,快速搭建一个平台。
三米高就行,对着外边的那一圈削得,内侧部分造坡,方便人上下。
然后主要精力放在箭楼、垛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