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甚至越追越远,最后撵到大渡河,斩杀南诏酋长50人。】
【可以说,南诏攻唐的五十年,是南诏屡战屡败的五十年,最后南诏境内无壮男,堪称女儿国。被掳到南诏的汉人郑买嗣起兵,杀光南诏王室,将历代南诏王从王陵里挖出来,开棺掘坟,挫骨扬灰!少数逃离的南诏王室人只有改名换姓自称汉人才活了下去。】
李隆基听完大彻大悟!只要安史之乱没有发生,南诏就会一直迫于盛唐之威而俯首称臣,他就说嘛,一个蕞尔小地,胆敢进犯大唐!
南诏确实如天音所说的外强中干,与回鹘、吐蕃比起来威胁不大,所以可以暂且不采取行动,压制南诏不敢进犯即可。
等他收拾了回鹘、吐蕃再去收拾南诏!
——
李世民犯难了,如今的南诏还仅仅只是六个大部落相互攻伐,既没有能人统一,也没有强兵,大唐跟这样的小部落打仗,以大欺小,毫无理由,他都怕史书记下来被后人唾骂。
所以子孙为了对付吐蕃,扶植南诏,但现在吐蕃也并不强大,南诏更是弱小,他没有借口去灭了人家。更何况北边的突厥才是他的心腹大患,难道要留给不争气的后代?
“我竟然理解了秦始皇!”李世民心道,秦始皇不就是想一个人做完几代人要做的事吗!
魏征劝说道:“陛下要以隋炀帝为鉴,还应看着玄宗的下场,穷兵黩武不可取!”
“魏公说得是。”李世民表面应了,心里却在盘算如何在国力允许的情况下把这些潜在的劲敌一个个消灭在发芽之时。
第27章第27章
【所以,即使是在藩镇、宦官、朋党的无尽内耗下,唐朝依然打败了周边敌人,自己死了,也要把敌人弄死。】
【唐朝是一个武德及其充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从朝堂到乡野,人人想的都是‘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去边疆,去打仗,去立功,去光宗耀祖!武德充沛带来的辉煌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但任何事情都有代价。】
【唐朝武德过于充沛带来的代价就是藩镇割据。】
【事实上,在中晚唐,整个唐朝的政局是藩镇、宦官、朋党——河朔三镇、南衙北司、牛李党争三根柱子组成。皇帝艰难维护自己的皇权和地位,必须小心地让这三者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李隆基熟悉的感觉又来了,天音所说政局的建立其中的道理他简直熟悉得不得了,跟他用边疆和以宰相为代表的朝臣相互限制,共同打压太子的方式一模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