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修得功德圆满。
但这个人性格上很有些糊涂,赵倜记得再过两年这人因为犯错,便又被赵煦给贬官徙外去了。
后来赵佶上位的时候,这人继续官职反复,升升降降,居然又做了一次知开封府事,也算奇迹了。
这时天上小雨依旧丝丝缕缕,如泣如诉,前方府衙在望,走过去后,阶上站岗军丁急忙打开大门,有的举大伞下来迎接,有的跑往里面通报。
赵倜负着双手进入衙中,阿朱收了油纸伞好奇观望,开封府并非直进就是公堂,而是一个庞大的宅落。
里面有戒石、左右厅、左右军巡院、大堂、议事厅、梅堂、清心楼、明礼院、英武楼、校场等大大小小几十个所在。
此刻阿朱瞧向树立在正厅前方的巨石,这就是戒石铭,南面镌刻公生明三字,北面刻着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绕过戒石铭,便是开封府的公堂,是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审理要案的地方。
一旁不远梅堂,则是传说包拯倒坐南衙,智勘灰阑记等审问奇诡之案的所在。
赵倜停于正堂前方,仰头望着堂门上悬挂的清正廉明匾,若有所思。
这时只见路昌衡一身官服从后方小跑而来,衙役打伞他也不顾,丝雨淋得发鬓脸庞有些湿漉漉,上前行礼:“下官参见王驾千岁。”
赵倜笑笑,道:“无事过来走动,虽然之前来了几次,但都匆忙,没仔细看看这衙内情景。”
路昌衡微微一愕,道:“王驾后面请,下官已经叫人在大厅之中煮下了茶水。”
赵倜道:“不忙,这细雨之间风景不错,你随我到处看看,府内不小,你接任之后也没有走全吧?”
路昌衡道:“下官惭愧,确实不少地方没有去过,一些库房还有陈旧舍殿,下官没进去过。”
赵倜点头:“本王有一名手下,祖上曾在军巡院当差,也是做过巡使官职的,今日他家中有喜,不少客人都是那时巡院军差的后代,本王在那里听说一件事情。”
路昌衡愣了愣,道:“王驾,不知是何事情?”
赵倜想了想:“他们都说当年包拯有三口铡刀,民间也有所闻,但未曾见记于朝廷记载,不知真假?”
路昌衡闻言思索道:“此事下官也曾听闻,下官便是京师祥符人氏,小时候就听到过此种传闻,家里爹娘常拿此事吓唬,叫我不敢出外惹祸,但为官后曾问过同僚,都言是假的,乃百姓们以讹传讹。”
赵倜看了他一眼:“旁人说也就罢了,那些巡院的后代也信誓旦旦这般说,就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