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份折子,是吏部对山西官员的任命名单。
隆庆帝在里面看到了贾琏的名字。
上面有着贾琏的姓名籍贯,履历以及各种政绩。
例如贾琏曾协助某官员破无头案;协助某官员抓捕盗贼;参与破获某次采生大案;为平晋之战节衣缩食,捐赠俸禄;冬日严寒,为京郊百姓赠送二十两纹银补贴家用;为人简朴节约,至真至孝……
隆庆帝简单看了两下,见大致没什么问题,便直接朱笔通过了。
他太累了,根本无暇在这种小事上计较。
况且,这份任命名单在送上来之前就已经经过了多方审核,审核之人无一不是国之栋梁,断不会让卑劣之人混入其中,因此他并不需要太细致的检查。
过了一会儿,戴权端着一个食盒走了进来。
“陛下,周贵妃给您熬了……”戴权的声音戛然而止。
“呼,呼……”
轻微的呼吸声响起。原来是皇帝已经睡着了。
……
次日早朝,一直争论不休的山东之事突然出现了转机。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身为主战派的忠顺王突然转变阵营,投身到了主和派的怀抱。
而一直默默支持孔派的郭白也变得模棱两可,隐隐有为主和派说话的趋势。
这一转变直接让主和派在朝堂中占据了上风。
隆庆帝有些疑惑的询问忠顺王,道:“皇兄,为何之前言战,如今言和呢?”
忠顺王恭敬的道:
“陛下,臣昨日赴酒楼饮宴,忽忆陛下昔日之训诫,遂舍酒楼而往民间,以探百姓生计。所见百姓生活艰辛,家家食糠噙菜,幼童羸弱,老者饥馁。询其故,皆因朝廷穷兵黩武,征战不息,赋税繁重所致。圣人云,民为贵,岂忍视此惨状?故今日臣赞同和谈。”
隆庆帝听了,十分感慨,道:
“皇兄亲身下访,体察民情,朕不如也!”
忠顺王道:
“陛下日理万机,有国家机要待理,自无暇亲临。臣平日多暇,无所冗事,乃有时间探访民情。”
隆庆帝道:“此言虽不错,可到底……”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吹捧了起来。
百官中的孔派官员不屑的撇了撇嘴,忠顺王什么货色,他们还不知道吗?
晋贼都快要打进京城的时候,忠顺王也才捐献了2500两报国,还不如他几天前在聚仙楼购买头牌的零头多,现在说什么体察民情,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尽管如此,孔派的官员也不敢上前揭发,因为他们害怕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