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清廷的云贵总督赵廷臣外表慈祥,人送外号“赵佛”,实则心狠手辣,带兵打仗颇有一套。接到吴三桂攻打普安州、协助吴军主力夺取贵阳的军令后,他立即调集自己的督标和黎平、思州、镇远、思阡、铜仁、思南等地的万余清军向普安州发起猛攻。普安州是土知州龙吉兆的地盘,龙吉兆与鼠场营土司龙吉佐、楼下营土司龙吉祥、部将文元、苏刚保、胡世昌、况荣等领着万余土兵迎战,虽然数量和清军差不多,却不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清军绿营对手,不得不向驻守安南卫城的卫军副将王明池求援,王明池率四千战兵赶到普安州,方才稳住战局;吴三桂率领的清军主力攻占水西后,又往水东进军。驻守平越卫的卫军副将王刘苍和驻守凯里的凯里安抚使阿戎便直接面临吴军的威胁,自保都难,实无余力相救。如今他们能指望的也只有安顺州郎岱宣慰使陇安藩,广顺金筑安抚使王应兆这两大土司的土兵。
陇安藩和王应兆果然没让老巡抚失望,带来了一万两千兵马,令贵阳守军人数达到两万两千之众。吴三桂的大军到了,乌泱泱无边无际足有七八万。拿下纳雍后,吴军又连续攻克水西城、息烽所、龙场驿、札佐司、水东司诸多地方,连战连捷下平西王爷心气儿很高,手持马鞭指贵阳曰:“十日内,定要让孤的王旗坚立于此城之上!”
信心来源于实力,吴军兵力是守军的近四倍,且多是久经沙场的百战老兵,吴三桂自以为能迅速拿下军事要地贵阳。
然而贵阳城防向来坚固,当地民风彪悍多敢战之士。想当初奢安之乱,大土司安邦彦率大军围贵阳,“外援既绝,攻益急,城中粮尽,人相食,而拒守不遗余力”围十余月,城中居民战死、饿死者达十余万,却始终无法破城。奢安之乱后,地方官不断加固城池,改土城为石城,变得愈发坚固。
除了两万余守军,任僎、丹巴达日杰、陇安藩、王应兆又征发城内的两万青壮百姓协守,大大弥补了兵力不足。吴军连攻十日,不但未拿下城墙,反而折了五千精兵。激战中吴军副将廖进忠与宣慰使陇安藩的部将陇胜一起滚下城墙坠亡。
“孤未料贵阳如斯难打!”吴三桂望城长叹。
“前些年大清攻打贵阳时造成北门残破,王爷可将炮火集中于北门”,刘茂遐献策。
吴三桂微微点头,命郭壮图、王会集中火炮轰击。二十天后,北面城墙出现越来越多的豁口,纵使丹巴达日杰、陇安藩、王应兆诸将指挥部下推着刀车堵也渐渐堵不住。
“唉!撤退吧,陛下若要怪罪,罪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