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只需告诉我这块碑文大意便是”。
阿海呵呵一笑,“安答,这上面写着明永乐皇帝派宦官亦失哈巡视奴儿干都司、对奴儿干诸部颁发赏赐的盛况。当时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地,开设奴儿干都司,上面记载‘昔辽、金畴民安故业,皆相庆曰:‘今日复见而服矣!’表明自辽、金以来,历代都曾管辖该地,而明朝则继承之;您瞧这里,‘自海西抵奴儿干及海外苦夷(库页岛)诸民,赐男妇以衣服器用,给以谷米,宴以酒食,皆踊跃欢忻,无一人梗化不率者。上复以金银等物为择地而建寺,柔化斯民,使知敬顺。……国之老幼,远近济济争趋……既而曰:‘亘古以来,未闻若斯,……吾子子孙孙,世世臣服,永无异意矣!’,说明当时来朝的人很多,连苦兀岛上的费雅喀(苦夷)人也来臣服,他们急着向明朝的钦差表忠心;这里足足记载了一百多个题名,有官员也有工匠,光各部的部长便有数十人之多,可见当时盛况”。
布达听懂了,点点头说道:“那另一座碑呢?记载了什么?”
“另一座内容差不多,只是这一回亦失哈带来的人更多,‘率官军二千,巨舡五十再至。民皆如故,独永宁寺破毁,基址有焉’,永宁寺被毁本是大罪,当地的吉列迷人(野人女真)十分恐惧,担心遭到明军屠戮,从中可见当时明朝的国力强盛,虽远必诛;但是亦失哈等‘体皇上好生柔远之意,特加宽恕。斯民谒者,仍宴以酒食,给以布物,愈加抚恤’,说明当时明朝在本地施政是以抚为主;‘于是人无老少,踊跃欢忻,咸啧啧曰:天朝有仁德之君,乃有启处之方,我属无患矣!’,说明当地明朝的仁政得到了当地部落的拥护”,阿海耐心地解说,听得布达连连点头,“咱们在本地施政,也可借鉴明朝时的怀柔之策”。
阿海忽然笑起来,“安答,你我立大功的良机到了。只需将两座碑的碑文拓下来送至大汗处,便是大功一件!”
“安答这是何意,区区碑文算什么大功?”布达有些迷惑。
“当今圣上英明天纵,一向想建立超过成吉思汗的功勋。这两座碑文代表着汉人开疆拓土、扬国威于万里之外的雄心,堂堂蒙古大汗又怎会甘心落于汉人之下?朝堂早有传闻,圣上有增设奴儿干万户府之意。我料圣上见此碑文,定会下旨加大对奴儿干地区的支持,我等正好趁此良机为大卫招抚各部、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
“哎呀,安答说得极是,我这便给大汗上疏,八百里加急送至天听”,布达恍然大悟。
——
他俩的分析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