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则继续拉着那老兵盘问,一副很负责任的模样。
……
……
没过多久,李孜省便指挥人马,开始对关塞外正优哉游哉放牧的牧民进行围猎式的抓捕。
对面的牧民压根儿就不知道长城内来了大明的军队,可能是他们所在的位置,地势相对较低,再或者他们对于大明官军完全就不在意。
就在李孜省让王方带着人马把一大批牧民抓回来时,那些人一个二个都显得很冤枉,等叫来盘问时,发现语言很难沟通,让李孜省一个头两个大。
“之前的晋腔就已经听得很吃力了,这又是什么腔调?语言如此离谱,还敢说他们不是鞑子?”
李孜省很恼火。
王方主动凑了过来,小声道:“大人、公公,一共擒获了六十多个牧民,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大明的子民。”
覃昌问道:“大明子民有在此放牧的吗?”
这问题没人能作答,只能再次把几个老卒叫过来询问,却发现他们都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好在很快当地卫所的人马就赶到了这里。
“来得够快的。”
李孜省接到夜不收的传报,脸色很不好看。
覃昌问道:“您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
李孜省冷笑不已,道:“我算是看出来了,他们不是为增援我们而来,而是听说我们抓了牧民才来的,很可能这群牧民在他们那边交了买路钱……”
来人是本地卫所的一名百户,身后带着的士卒全都牵着马匹,却并非都是骑兵。
在这广无人烟的边塞,大明将士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牲口,但基本上不舍得骑,更多时候是让这些牲口作为驮运货物的重要载具。
“给几位上差问安了……小人朱玉,乃三关镇镇西卫八角所百户,平日负责这段关城巡逻重任。手下有一些弟兄兼着夜不收的差事,平时会深入关北一线,探查敌情。”
来人恭敬说道。
李孜省指着营帐外面那群被控制住的牧民问道:“他们是怎么回事?究竟是鞑子,还是大明子民?”
覃昌有些着急了,心说,你怎么能这么问呢?
你就应该板起脸吓唬他,以权势威逼,让他从心底里惧怕你,不得不承认外面的牧民是鞑子,然后就可以拿这些人的人头回去报捷了。
朱玉道:“回李大人的话,他们都是大明的子民,平时都在关口一线活动。”
覃昌脸色阴冷,抢白道:“你说他们是大明子民真就是?可有户籍、路引?若是大明子民,为何不在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