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里的计划书上,内容写的是很详实,就是写内容的人化为了虚无。
情报课取名可能是因为受东北的影响,东北那边的宪兵队情报课因为想要隐蔽,给当地的中国特务机构错觉,所以用的是内务省情报课的名字,特高科。
毕竟内务省的特高科成立之初是为了日本国内部的监察事宜,而平田也想来这么一出,所以就继续用了特高科这个名字。
叫特快科,就名副其实了。
不过名字无所谓,人都死了,想叫什么都行,周清和也不准备改,主打就是要尊重逝者。
接下来内容第一步,就是招揽人手,在虹口划定一块区域接受秘密培训,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枪械和侦查事宜。
第二步,学习汉语,尤其是上海话。
第三步,化整为零,除了情报课领导层以外,所有人要外派到上海各界,作为一个普通上海人生存。
这种方案都大同小异,不过周清和看过上一任海军陆战队情报课课长的供词,平田秋日和他们现有的情报机构在对中国的差别最大的一点就是。
平田秋日,喜欢从小人物着手,认为什么人都有价值,哪怕是一个菜市场的卖鱼佬,都值得获取消息。
走的是大规模散人的经验,大规模搜集情报,再从里面分析内容,这也是他们在东北实施的方案。
他们实施的也相对顺利,因为第一批潜伏的日本人,都是日本精心策划多年培养的伪中国人,一口流利的汉语,对风土人情也很熟悉,普通人很难分辨出他们不是中国人。
会汉语的人数多,精心准备,这是关键。
而上海这边搞情报的日本人就不一样了,走的是上层路线。
三个月灭亡中国,搜集小人物的情报有用么?特务处是什么东西?直接把中国灭了不就完了?大概就是这个思路。
他们只对上层人物感兴趣,想要一战功成,摧枯拉朽的击溃中国,这样一来,搜集底下的讯息根本没有意义。
主要也是没那么多会汉语的人手,都给东北了,东北之后,就得分散全国,一分之下,人手就不够了。
上海,那还得会讲上海话才能融进小人物里面去,一开口一茬子的东北味那可不太行。
所以海军陆战队情报课当时的任务,就是捕获中国的大人物,上海的上层,南京的上层,对特务处这种机构完全不感兴趣。
一个快节奏,一个慢节奏,说实话,真的是慢节奏的方案好啊。
周清和知道中国灭不了,慢节奏就可怕了,找不出来。
不过现在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