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取出怀里这份股份合同摆开,看了足足三遍,才小心折好收入抽屉里。
她居然在古代开了个制造厂,好奇妙的感觉。
嗯,还得给厂取个名字才好,要不就叫刘家村水磨厂?
虽然很普通,但带着地域标识,可以顺便宣传一波刘家村。
回头她就告诉刘木匠,让他在水车上刻下刘家村水磨厂这几个字。
而她也会在石磨上刻下这行字,把这个当成刘家村的招牌打出去!
第105章 稳如老狗
清晨又下起小雨,秦瑶披着蓑衣带着斗笠,拿上几样简单工具和一套纸笔,早饭都没吃,早早就出门去了。
路过自家田地时看一看田里的稻子,没什么事,快步前往金石镇。
莫约上午八点半,秦瑶抵达镇上伍掌柜家。
去之前在街上买了两个杂粮大饼垫垫肚子,来到伍掌柜家,两人直奔要搭建水磨坊的地方。
整个开阳县,大半乡镇都建在河边,这条河是同一个水域,不过因为地形不同,也形成多种样式。
金石镇上这一段,河道较之下河村的更宽更深一些,但相对平缓。
附近山上,还有溪流小瀑布,水源很充足。
伍掌柜挑地方是通往县城官道旁的河流,这里有座石桥,石桥离河面两米多高,水磨坊的选址就在桥下面较为平坦的河滩上。
秦瑶看了,觉得这个位置不太好,虽然交通方便,可万一涨水,水车可要被淹了。
而且河滩上的地很软,在上面搭磨房,有陷落的风险。
这些地形因素,也是秦瑶不担心水车技术被抄袭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眼前这个农业落后的古代封建王朝,不是后世拥有工业体系的现代化科技国家,河道基本是原始样貌,随便放个水车可用不了河里的水。
不过这单生意秦瑶怎么都是要做成的,征得伍掌柜同意后,两人又走了一段路,最终确定在离官道一百米远的地方建水磨坊。
这处河面窄,水流湍急,重点是两岸有天然的石头河堤,各方面因素都比较稳定。
唯一麻烦的,就是伍掌柜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