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中介。
那些知名影视公司和头部剧组不必多说了,有自己的发行渠道,甚至电视台、片商、广告商主动过来求合作。
但绝大部分中小影视公司或者是制片人、导演拉投资攒局的小剧组,根本没有什么独立发行的能力。
去找电视台,人家也不鸟你,就算能卖出去,往往也谈不到好的价格。
这时候,就需要发行公司出马了。
这些发行公司往往有自己拥有一定的电视台人脉和渠道,可以通过关系网帮助卖剧,然后从中抽取利润。
具体利润几何,要看采取什么方式。
比如有些是玩保底,类似于颜礼和高群书的合作方式。
只不过版权归属于制作方,发行方不掏钱,而是与制作方约定一个保底价格。
比如500万,在一定时间内,卖不到500万,发行方只收取微薄费用或干脆免费,但超过500万,500万归制作方,多的钱归发行方。
颜礼当初发行《征服》,其实最开始就想这么玩的。
但是老高急着还钱,也怕电视剧播的不好,彻底没人要了,所以只想把版权转手,不想承担发行不利的风险。
于是,有系统倚仗+知晓未来的颜礼才选择赌一把大的。
保底风险相对还是要大一些,所以发行方普遍的选择还是分成。
不管卖多少,发行方拿固定分成,一般是10~20%,但也有不少例外,看具体项目。
这样是赔是赚,风险都归制作方,发行方只拿一小部分,多劳多得,合作共赢。
颜礼发行《征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在业内也有了点名气。
再加上有情报系统这个大杀器,其实非常适合发行这一行。
按15%的分成算,一部剧卖2000万,他可以分300万,一年接几个项目,年入千万轻轻松松。
而且几乎都是纯利润,公关费用肯定得走公账,成本只需要日常维持关系啥的。
不过,颜礼还是觉得赚的太少,喝汤到底没有吃肉爽。
并且,太受制于人,只能在电视台和制作方中间游走,比较被动。
还有一定风险,万一某个电视台负责人栽了,乱攀咬怎么办,这不是一句行业潜规则就能撇干净的,哪怕颜礼再小心,抓不到证据,惹一身骚也够难受的。
所以颜礼更倾向于影视投资/制作+发行,如此赚的多,还走得长远稳健。
当然,现在是初创阶段,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接点发行的活赚点小钱,积累人脉和业内声望,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