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的年龄相差了50多岁,能够成为朋友,更多还是来自于互相欣赏,互相认可的基础。
伊斯特伍德导演笑着接过青蟹,放进自己的背包网兜之中。
“那我就谢谢啦。这么点时间,你就收获如此丰富,看来这片密林中可以开发的美味还真不少。”伊斯特伍德导演说道。
“是的,我们要在土坎巴村拍摄一个月的时间。靠山吃山,让大家在这儿吃好,工作才会有激情。”林源答道。
“昨天我和村长沟通过了,附近的山上有非常多的美味。野生菌子就不说了,野猪肉就不多说了,这儿的山麂肉相当美味,我向村长订购了几只,我们一定要尝尝当地的黄椒烤山麂。”伊斯特伍德导演说道。
山麂,又被称为黄鹿,是一种主要生活在亚热带丘陵地带的鹿科动物。
在2000年前后,中国国内的山麂还不是保护动物,那时很多县城的农贸市场门口,都有农民在售卖自己抓来的山麂。
因为山麂相当的活跃,为了防止山麂逃跑,农民们会选择敲断山麂的前后腿骨。
对于很多生活在南方丘陵区域的小孩来说,菜市场鲜血淋漓的断腿山麂,也算是童年阴影之一了,让他们感受到了人类之于动物的残暴一面。
可是当煮熟的山麂进入他们的肚子时,又会大呼真相,些许同情心立刻被抛到脑后。
随着山麂的数量不断减少,在06年前后,国内就已经禁止售卖,后来甚至成为了二级保护动物,这种童年野味也就成为了很多人的回忆。
但此时在印度,吃点山麂完全没有问题,林源相信很多剧组成员,仅仅看在山麂的份上,都愿意在这儿多拍几天戏。
山麂肉的味道非常鲜美,中国古代人认为鱼羊为鲜,可见对于羊肉鲜美程度的推崇。
但羊肉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有膻味,有一些人不适应这种膻味,而山麂肉的口感,就像是没有膻味的羊肉。
带皮山麂肉,和山麂肉排,是全身最精华的部分,想想就让林源食指大动。
发掘当地的美味是很重要的事情,甚至能决定《丛林恶霸》这部电影的成败。
这不是危言耸听,拍摄电影就像是行军打仗,士气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在考察土坎巴村的第一天,伊斯特伍德导演就感受到了剧组成员的抗拒心理。
剧组成员大多都来自于生活便利的大都市,在土坎巴村这样艰苦的地方拍戏,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手机信号,还要在暴雨中使用污水横流的旱厕。
要整个剧组在这儿驻扎一个多月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