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荆王谋反案虽然大局已定,但剩下的事情,也需要一一处理妥当。”
“臣明白。”长孙无忌认真点头。
高阳公主,房遗爱,李元景,还有杨思讷,虽然在李承乾的手里或宽或杀,他们的直系亲属也都一一处置,但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大量他们的手下还没处置。
比如李元景,他是安州都督,荆王,封地之内本就有不少手下,更别说官廨之内也不乏亲信。
还有杨思讷,他要谋反,所要动用的,绝对不是一两个人。
这些人如果不做处置,全部都是隐患。
有的人参与其中,或杀或贬;有的人没有参与其中,或者根本就不知情,但有的人占据要害位置,就必须进行调动了。
“有舅舅在长安,大事朕基本不操心。”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朕在意的,是诸皇子之事,这几年他们也逐渐的要进学,舅舅有空就去内书堂看看,虽然说如今有张公和皇后看看,但朕总是有些不放心。”
长孙无忌静静的听着,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这话一定还有后续。
“所谓亲贤臣远小人,有些年轻一辈的诸家子弟,行为放纵,行事不端,有问题的,就踢出内书堂,让他们换一个人来。”李承乾神色一冷,开口道:“太子已经成年,朕希望他将来能做个正直有为的明君,而不是被什么人给带坏了。”
“臣明白,陛下放心。”长孙无忌认真点头。
李承乾松了口气,说道:“剩下的,就是逢年过节,赐予百姓一些节礼,关心一下每年冬天柴火的价钱,就是这样了,舅舅做了多年,也不需要朕再多说什么。”
“是!”长孙无忌轻轻点头。
“最后便是弘农的事情了。”李承乾抬起头,轻叹一声,说道:“弘农的事情处理完,这件案子大体就算了了。”
“是!”长孙无忌赞同的点头。
“弘农的事结束之后,就可以专心天下事。”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高句丽大战,天下最需要的就是安稳,朕想对百姓多行宽仁之策,而对权贵继续多加约束,保持天下安稳不出事。”
“陛下是对的,先帝在时,也会这么做。”长孙无忌赞同的点点头。
“是啊。”李承乾有些感慨,然后说道:“只要高句丽大战获胜,那么就可以更加深入的治理父皇没有完成的痼疾,让贞观盛世在朕这一朝得到延续……舅舅,说不定史书会将父皇和朕,与文景两朝并列提名,齐赞于世。”
“一定会的。”长孙无忌用力的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