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年有很大可能是丰收之年。”李承乾看向群臣,说道:“这样只需要两年,大唐就能做到三年的大战储备,所以六年……”
李承乾盯向李勣,最后说道:“爱卿有六年的粮草储备,爱卿可以不用那么紧张,但也需要记住,六年之后,大唐就一滴粮食也挤不出来了。”
“臣明白。”李勣点头,说道:“臣绝不会让一切拖到那个时候。”
六年只是最大化的一个数,一旦天下大灾,大唐到了必须这些粮食来赈灾的时候,这些粮食该动还得动。
当然,到了后面,不管是大唐军中,还是高句丽军中的将士都会死伤到相当程度,军前需要的粮食就没有那么多了。
更准确的说,李勣必须在军中做出军粮充足,足够支撑六年战事准备的架势,去吓泉盖苏文和高句丽人。
说到底,这还是攻心战法的一环。
当然,涉及到数十万人的厮杀,任何一个能够能胜利增添砝码的手段,都是最好的手段。
……
李承乾点点头,转身看向另外一边的李靖,说道:“整个天下,朕其实是没有多少担心的,唯一可能会让局面崩坏的,是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所以卫国公晚走一些,太子大婚之后,和贺鲁一起离开长安。”
“是!”李靖肃然躬身。
“国公回去之后,多在西吐谷浑待一待,那里地势低,空气好,温暖也好,适宜休养。”李承乾笑笑,说道:“有国公在西昌州一日,朕和大唐便可以一日高枕无忧。”
“臣领命。”李靖沉沉的拱手。
李承乾转身看向李勣,说道:“英国公过几日便启程吧,不用等太子大婚,卿是尚书右仆射,从长安城抽调各部官员,先行抵达洛阳,调运粮草军械。”
“臣领旨。”李勣肃然拱手,皇帝这些年,一直没有撤掉李勣的尚书右仆射,就是因为他行事能更方便一些。
“至于爱卿家中,敬业已经随在太子身边读书,等太子大婚之后,朕授他太子崇文馆校书,在太子身边多待几年。”李承乾微微抬手,李敬业今年十六岁,在李象身边读书已经好几年了。
“谢陛下!”李勣懂李承乾的意思,让他可以安心在军前效力,他的家人,读书和前途,皇帝都会照顾好的。
李承乾目光微微闪烁,李敬业将来谋反的事情,的确有他自己的几分野心,但终究原因是唐室衰弱。
李承乾扫了后方的裴炎一眼,然后重新看向沙盘,神色严肃的说道:“当年房相和魏相为什么反对大唐东征高句丽,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灭国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