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行为,往往会成为怀疑对象。
王浩也因为是这样,才被易中海举报的。
但这个举报本身也不是那么站得住脚。
首先王浩从小到大的经历很干净,这点赵兴国就能够证明。
其次他才十八岁。
像易中海说的,从来没有接触过钳工的王浩,又如何学得这一身钳工技术?
如果是特务秘密发展培训的,那么特务把他培训出来,为什么王浩最后来了轧钢厂当一名广播员,而不是钳工?
特务是傻子吗?
如果把王浩送进车间当一名钳工,依靠他本身掌握的能力,逐渐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和技术,迅速获得厂里的重视和赏识,岂不是更能发挥作用?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王浩能够证明他这身技术是怎么来的。
在办公室的时候,杨振民已经见识了王浩惊人的记忆力,还有对机械技术的了解与掌握。
身上再有一些让人意外的本事,也不让人意外了。
天才只是少见,并非没有。
而实际上,这一切的一切还是建立在最后一点上面。
如果王浩不能够自证,光凭前面那两点,依旧很难把他拖出这个泥潭。
普遍习惯有罪推论的环境,就是这么现实。
“行了,如果你只想跟我说这个的话,那就闭嘴吧!”
看着易中海语塞的样子,杨振民心里十分不耐。
这时,王浩已经把那个六级钳工水平的零件给做了出来,程师傅正在测量。
“怎么样?”
走过来的杨振民询问道。
片刻后。
放下测量工具的程师傅一脸震撼的说道:“精确无误!”
他是真的服了。
自己像王浩这么大的时候,连钳工是什么都不知道。
整个轧钢厂里,别说是十八岁的六级钳工了,就算三级钳工都找不出来。
能在十八岁的时候通过转正考核成为一级钳工,就已经领先了绝大部分的人,而能到达二级钳工的,更可以说凤毛麟角,八级工都想抢徒弟的那种。
“王浩,恭喜你通过了考核。”
视线落向正在看图纸的王浩身上,杨振民颇为感叹的由衷说道。
他说的考核,自然不是六级钳工的考核,而是这次举报对他的审查。
虽然还没正式下定论,也还没宣告结束对王浩的调查,但杨振民的心里已经有了结果,接下来不会有什么意外。
“杨厂长,我还想继续试试。”
放下图纸的王浩对着杨振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6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