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县里的力量或周边几个乡镇民兵,对祸乱当地的黑人部族进行清缴,镇压。
俘虏的黑人土著分男女置营,黑奴或是售卖给华人农庄,华人种植园,或是集中安置进入采石场,铺路队,垦荒队或其他苦役营中,实施劳动力的有序利用。
一般来说,镇压过后的黑人部族俘虏绝不允许放归野外,这就是所谓的“蚕食政策”。
今天吃一口,明天吃一口,后天再咬一口。
这就导致刚果河流域的黑人土著部族急剧减少,被镇压后无法恢复,渐渐的就消散泯灭了,不会持续造成祸乱。
通过这样的“蚕食政策”,刚果河公司持续的将华人定居点向内陆腹地推进,沿着刚果河及其支流,也非常的便利交通。
当地消化不完的黑奴就通过船运输出,当地的县衙和华人定居点都会收到一定的收益,主要根据黑奴人口的多寡和健康程度确定,不超过黑奴身价的一半。
新设置的华人定居点站稳了,很快就会进行扩大,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就像一点墨水落在宣纸上,很快的就渲染开来。
随着华人定居点的逐渐扩展,当地的黑人土著部族逐渐消失,转变成广泛分布于华人种植园,农庄及牧场的黑奴人口,成为可控制土著人口。
那些在野外依然逍遥的黑人土著部族,就是不可控土著人口。
依照刚果河公司详尽的调查,这部分人口大约已经不足三百万,准确来说应该是270余万至280万之间,大多散布于热带丛林深处和偏僻之地。
这也是刚果河公司在呈报中,对区域全面掌控约67%的原因,约有1/3还在掌控之外,大多是偏僻之地,殖民难度高。
预计在本世纪末
能够完成对整个刚果河流域的掌控,实现全流域殖民,预计总人口700万,其中本地出口的第二代华人超过350万,占了一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