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吃的肚儿圆。
就这个,本地很多黄包车夫都不愿意干,一心想到外面去冒险。
就说东非公司和刚果河公司这事儿,马尼拉几乎一大半的黄包车夫都跑了,包括街坊家的王家二小子,也都跟着跑到东非去了。
没曾想,真的混出了个人样来。
这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一个臭拉黄包车的苦力,跑到东非公司待了大半年,竟然能寄回500块银洋,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拉黄包车每天累死累活,那得干十几年才能存下这点钱。
这也难怪莫行礼心动了,他多少读了几年私塾,识文断字,相比王家二小子可强多了,凭什么混的还不如他?
大哥莫学礼跟着老爹学医十几年,二哥莫致礼跟着老爹泡制药材,如今也可以出师了,单独泡制药材没问题。
老三莫问礼跟着照顾医馆,唯独老七莫行礼既不想学医,也不想跟在家里的医馆前后忙活,就变成了闲人一个。
平素里想要一些用,还得张手向老爹要,实在磨不过这个脸。
正好老七莫行礼十六岁以后,恰逢家里接连遭难,收成大减,这一耽搁也没说上媳妇,如今是孤家寡人一个。
看到街坊的王二小子在东非公司混的好,他是真的心动了。
跟着东非公司去冒险,到了地头就给100亩地,而且给贷款买马,买枪,买女人,只要敢于去冒险,赚钱那都不在话下。
随便抢几个阿拉伯女人,抢几匹骏马,那不都是明晃晃的光洋吗?
哪怕再不济,没有胆子去杀去抢,在东非公司也能赊几个黑奴,种田种菜养些牲口也能赚钱,听说过往的货轮给的价格都不低,是一门好生意。
哪怕套个马车在港口拉活儿,一个月也能赚十几块银洋,可比在家门口赚的多了。
在楚国本土这嘎达,因为华人多,竞争也厉害,种粮种菜,养鸡,养鸭都卖不上价钱,田地宅院还死贵。
在本地混的不好的人,都一门心思的想往外面跑。
到了南洋,原本老实种田的华人心都散了,既然有那么多发财的路子,那为啥我不行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