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三马林达,务必要尽快拿下这座最后的荷兰人堡垒。
彼时,楚国政府正承受着英法等列强的强大压力,英国方面的态度就是:“够了,停止这该死的一切吧!”
法国方面的态度是:“法兰西并不希望南洋局势向危险的战争滑落,南海事态已近失控,楚国方面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方面的态度是:“美利坚正在忧虑的看着事态像糟糕的方向发展,楚国任由华人势力的泛滥,这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个好消息。”
沙俄方面的态度是:“正在密切关注南海事态发展,毫无疑问,我们将见证历史的改变。”
德国方面的态度是:“崛起于南洋的楚国伙伴,正在为捍卫侨民自身正当利益而努力,这是地区形势新变化,我们将持续关注。”
北方神州的态度是:“海外遗民,不服王化,区区蕞尔小国穷兵黩武,非仁德之道也。”
这种重大的地区事件演变,可没有扶桑国的置喙余地,可并不耽搁明治5年这一群雄心勃勃的皇道派精英名臣持续关注,流露出难以遏制的羡慕、嫉妒和不甘心情。
推动“王政复古”运动的大久保利通在写给黑田清隆中将的信中,这样说道:
“扶桑国未来之路,应当全力“脱亚入欧”,引西洋之文化及先进技术改良国政,厚培根基,走向对外殖民兴国之路。
一如当今南洋之楚国范例,由最初30余万平方公里疆域,通过不断对外扩张殖民之努力,收获极丰。
短短几年发展至今,广有180余万平方公里,几为扶桑国六倍(注:不含琉球群岛)之巨,俨然南洋大国也。
中南半岛及南洋丰腴之广大土地,几乎皆为欧洲列强或汉人所得。
每当思及此处,常倍感时运不济,远远落后于人,紧迫感油然而生。
我大和民族困居扶桑列岛一隅,国土狭小贫瘠,难成大国之基业,对外扩张殖民方才是经世强国之道。
惜乎一步慢,步步慢……”
发生在加里曼丹岛的侨民事变,并没有影响到当前南洋地区较为开放和日益繁盛的商业贸易,表面上看似乎影响不大。
实质上
早已经引起了欧洲列强和周边诸国有心人的广泛关注,对楚国的警惕和防范心理再升高了一个层次,这也是预料中的事。
如今的楚国无论体量,人口,经济抑或军事实力,都可以位列南洋强国之列,而且是拔尖的那种。
每年仅对欧贸易一项,价值就高达两亿多银洋,而且以大量出超为主,是妥妥的地区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