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心主阵,有左侧翼阵列,有右侧翼阵列,进攻时无论是两翼包抄,中心突破,还是一字平推都可自由切换,战术应付裕如。
若是何处面临被法军突破危险,亦有充足的预备队可以补缺口。
这样的阵势没有啥稀奇之处,失之于平庸,但胜在稳当,出不了啥大漏子。
在步兵队列站定后,楚国的野战炮中队驱赶着驭马,带着小跑,将数十门野战炮拖拽到步兵队列的前方数百米处,开始架设炮兵阵地。
后方还有一些马车陆续赶到,马车上装载着满满的圆形炮弹和大桶火药,来到炮兵阵地旁便开始卸载。
见此情景
步兵指挥官传令步兵队列齐步前进,继续向前约400多米,这才站定了下来。
如此一来,敌我双方步兵队列的距离,就缩短到两千六七百米左右,大战前的紧张氛围瞬间浓郁了许多。
楚国一些炮兵手拿铁锹,正动作飞快的挖掘炮兵挡墙,旁边的步兵部队也派出一些官兵,来帮助炮兵修筑阵地。
炮兵挡墙大概齐腰高,主要防止对方炮兵发射的炮弹,砸入炮兵阵地前方产生翻滚和惯性杀伤,用于保护火炮和炮兵。
至于暴露出来的上半身那就不管了,被打中只能算倒霉,反正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谁占便宜的说法。
果然,在对面法国军阵中
陆续牵引到炮兵阵地的野战火炮,这一会儿已经达到上百门之多,法国炮兵和步兵也在紧张的挖掘炮兵挡墙,做开战前的准备。
法国军阵一分为二,陆续汇集起来的总兵力约8000余人,排成了左右两个横排线列步兵阵形,正面迎敌。
左侧阵型占据三分之二,是装备抬枪,和少许燧发枪为主的土著部队,总数近五千人,前后五排,每个排面千余人。
右侧阵型以法国白人殖民军队为主,占据三分之一,排成了三排,每排500余人。
在右侧阵型的后方
还有大量白人武装平民和一部分身穿法国海军军服的白人士兵,数量不足千人,应该是预备兵力。
从阵型上来看
法军指挥官也是一个经验极其老道的长官,其意欲用战斗力较弱的土著仆从军吸引楚国的大部分火力,从而掩护右翼白人殖民军队为主的核心战力率先突破。
只要土著仆从军能够承受伤亡,死死的顶住。
那么就可以从右翼突破,形成局部的优势,从而打破僵局,击败敌人。
西贡远征军阵地后方
“微臣恭迎陛下圣驾,请恕微臣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