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思忖片刻,说道:“着关外军府从速赈济旗民,免额赋有差。”
“嗻!”和珅应了一声。
说完了正事,给兄弟请了恩典封赏,接着又是一堆子杂事。
“广东巡抚朱珪奏,收到英商波郎递送英吉利国王表贡,请皇上裁定!”
乾隆点头:“允了,赐敕嘉赉,交英商波郎赍回,并以其表言劝廓尔喀投顺,于赐敕内以无须英国兵力告之。”
“琉球国遣使,告尚穆王病逝,请求立王世孙尚温继王位!”
乾隆又说:“准赐国王敕谕,来年朕将禅位为太上皇,暂不行遣使册封!”
……
殿中有些冷场了,因为主要与和珅有关的大小事说完了。
六部满尚书多为和珅党羽,而汉尚书全是明哲保身的不粘锅。
这也是满清老传统了,为了防汉和掌控权力,直接搞了个满汉尚书席,六部尚书愣是整出正编十二人,兼署就更杂了。
严格来说,满汉尚书平级,二者都是尚书,但满人大臣地位天然高于汉人,贯穿始终,所以汉尚书只能做不粘锅,遇事不管,如同泥塑尚书。
而乾隆掌权六十年,先后宠信李侍尧、和珅在内巨贪,为己敛财,这六部内阁南书房,早就被和珅渗透的如同筛子。
说是阿桂、福康安、王杰能与他做对手,但这仨联手,实际上也干不过和珅。
没办法,谁让他会捞钱,能帮乾隆捞钱呢?
尤其乾隆五十五年,和珅为了讨好乾隆,给乾隆大肆捞钱,干脆提出了我鞑清最牛逼、也是最“成功”的议罪银制度。凡是官员犯法,只要交纳一定的银两就可免罪。而所收银两都收入内务府库,供乾隆运用。
如此制度下去,自然有大臣(尹壮图)要弹劾,然后……这家伙被革职论罪问斩,乾隆假惺惺来了句:“不妨以谤为规,不值加以重罪也。”
免去了尹壮图的死罪,之后继续搞议罪银捞钱。
有意思的是,尹壮图案发以后,纪晓岚因为交情,曾经准备为其求情,遭到乾隆大骂:“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如今,福康安在外平苗打仗,还带着和琳一块,而阿桂已经躺平,就连同族庆桂与和珅暗通款曲都不予理会,王杰则完全韬光养晦,等着乾隆退位,再行对付。
“咳咳!”
乾隆轻咳两声,似是喉咙有些不舒服。
和珅知道乾隆暗示,连忙找话题说道:“湖北出现白莲教反贼,名曰聂杰人,据说是宜都县一介地主土豪,前日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