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复的各州均在加紧开展丈量土地、划分田亩的工作,新年到来之前,所有村县都已报上了新的三长名册,温述持续在中原和关中地区推行新政,郗如与南烛则基本完成了兖、青二州的工作,由南烛回建康复命。
宋和成立了专班队伍,从江左原有诸州开始,带着北府军的带刀护卫,逐个巡视新政推行结果,凡有欺上瞒下、以权谋私者,均审问记档,当场撤职,等候处置。
徐州府学的第一批学子已然毕业,顾信带着府学中的教习与博士,综合考虑学子们的学习成绩与实习表现,拟出了一份去向名单。
需要审定的名单很快就被呈给了郗归,郗归翻阅之时,发现尽管府学并不以门第分别人才,可成绩优异的学子中,仍以世族子弟为主。
在这个阶级之间泾渭分明的时代,珍贵而稀有的知识,已经被世家大族垄断了太多年。
当初府学初立之时,前来就学的侨姓世家很少,倒是有几家三吴世族,因为北府军在三吴的动作而送了子弟过来。
与徐州本地的诸多学子相比,这部分人本不算多,可如今却占据了极大一部分首批毕业生的名额。
铁一般的事实告诉郗归,过去数百年的知识垄断,如今依然在学校中发挥着“余威”,贫民学子依旧无法与出身高位者站到同一条起跑线。
郗归知道,要想打破“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的垄断,就必须让贫民出身者有机会进入官场,接触权力。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他们公平地获得读书识字明理的机会。
然而,即便北府军早已开设了数所公益蒙学,建造了可以阅书抄书的书楼,可推广知识,普及教育,仍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业。
更何况,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那些世家大族司空见惯的待人接物之道与官场上错综复杂的关系,也都是贫民学子无法轻易学到的东西。
自利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希望儿女子孙能够过得更好。
江左的疆域越来越大,涉及到的人与权也越来越多,郗归若想让这封名单日后变得更加公平,就要迈出比如今更大的步伐才是。
心中的对手,以及欲望的诱惑,未必比战场上的敌人更好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