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冷战真正的胜负手(6k)
“大家好,1951年,图灵教授在bbc广播讲座和文章《智能机器,异端理论》中提出,机器可能最终超越人类智能。
古德教授认为计算机会出现智能爆炸,觉得会出现一种远远超越人类所有智力活动的机器。
在我看来,这确实是有可能的。
阿美莉卡和苏俄谁将最终赢得冷战,不取决于太空竞赛,而取决于谁先发明了这样的机器。
当一台人工智能机器在所有的智力活动中远远超越任何最聪明的人类,机器设计、制造本身也是这些智力活动的一部分。
那么这台机器会自己设计出更好的机器,人类智慧会被远远甩开。
甚至不需要等到那个时候,人工智能只需要能够协助人类科学家进行研发,我们的科技发展将迎来大爆炸时代。
ibm的国际象棋程序就是活生生的证明。它能够在国际象棋上战胜大部分人类。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这种智能应用于医学,治愈曾经无法治愈的疾病;应用于工程,解决人类无法触及的问题;应用于教育,为所有人解锁知识;应用于国家安全,保护我们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仅是一项科学事业,它是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竞赛。
真正的胜利关键不在于谁先踏上月球,而在于谁先解锁人工智能的全部力量,迎来技术奇点。
首先达到这一奇点的国家将掌握未来的主导权。”
林燃说完后,台下讨论声四起。
说白了,林燃的观点,其实就是古德教授未来的观点。
只是一来古德只是英格兰的一位教授,他的观点只被科幻小说作家注意到了。
二来,是因为人工智能缺乏一个足够的讨论窗口,被民众们充分认识到他的重要性。
林燃此时靠着ibm的深蓝,以及未来ibm在时代广场的展览馆,提供了这样的窗口。
为冷战谁获胜下定义,这话从林燃口里说出来,重要程度截然不同。
为什么林燃要给科罗廖夫那篇把非凸优化问题转化成凸优化问题的论文,这篇论文是spacex实现可回收火箭的基石之一。
为的就是让科罗廖夫在这篇论文的帮助下,提前实现载人登月。
林燃的话本来就极具重量,在苏俄率先载人登月后,阿美莉卡的媒体为了重新定义赢学,也自然会把他的话给捡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