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面对日益逼近的黄巾军,也要心自己是否会再次被迫参与到这场没有尽头的战争郑
然而,孙原的目的并未改变,他仍旧在为魏郡的存亡而努力。随着时间推移,士兵们渐渐走到前线,而那些曾因强征而不满的百姓,也开始明白,投身战场或许成了他们唯一能控制自己命阅方式。
魏郡的存亡与这群流民息息相关。此次征兵,虽然以魏郡本地的青壮为主,但流民中的壮年男子也被列为征召对象。由于家园被毁,他们无处可归,战争使得他们早已失去了生存的依托,许多人在绝望中被迫投身于这场关乎生死的战斗。对于他们而言,战场或许是唯一的希望,因为只有通过加入军队,他们才能得到一线生机,或许还能从战斗中找到重建家园的机会。
孙原深知,魏郡的未来寄托在这些新兵身上。然而,这支由流民组成的军队,缺乏战斗经验,许多人甚至连基本的武器都不熟悉,如何将这些散漫的民众组成一支能在战场上有所作为的队伍,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挑选出合适的士兵,如何训练这些草莽出身的百姓,成为了孙原急需解决的问题。
魏郡境内的流民,遍布各个乡村与城镇。原本富饶的田园变成了废墟,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为了加快军队的组建进度,孙原决定采取更为直接的策略,尽可能地从流民中选拔壮年男子,快速充实军队。征兵的工作在魏郡各地迅速展开,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有官兵的身影。他们一边忙碌着登记与筛选,一边强迫那些无路可走的百姓加入。许多人面对征兵,心中愤怒但又无可奈何,他们要么选择顺从,要么只能继续漂泊。对于流民而言,参军成为了唯一的出路,尽管战场上充满未知的危险。
几日之后,五千名士卒的名额终于填满。这些士兵中,三千余人来自各地的流民,剩下的一千人是魏郡本地的青壮。虽然队伍已经形成,但战斗力如何,尚不得而知。流民们的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人从未接触过兵刃,武器使用极为生疏。孙原心中清楚,这支由草莽出身的人组成的队伍,虽然庞大,但如同一盘散沙,无法与黄巾军的精锐部队抗衡。
尽管如此,孙原并没有因此失去信心。他知道,虽然这些士兵的战斗力暂时不足,但只要进行有效的训练,加以磨砺,或许能够迅速提升其基本战斗素养。更何况,这支新组建的队伍,虽然质地不精,却拥有忠诚与勇气,若能加以调教,依旧能为魏郡争得一线生机。
在魏郡的军营内,尘土飞扬,战鼓已经擂响。那些新征募的士兵,或是流民,或是贫苦百姓,开始了他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