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被拔了,下各个州郡的太平道随时都可能造反。一旦何进出任大将军,势必要有一场惊动地的大乱。”
孙宇没有否认,他和蔡瑁想的一样,他越来越觉得太平道被放纵至今,与子故意纵容不无关系,否则以朝堂上下那么多老狐狸的眼光,怎么可能看不出太平道的谋反潜力?数十万信众,裹挟数百万流民,这分明是下大乱的前兆。
“还有时间。”孙宇起身,望向蒯良道,“令兄还有什么话?”
蒯良答道:“兄长帝都应该很快有动作,但是却平静地有些可怕,劝家族低调行事,切保安全。还有便是提到了那件事物……止战剑。”
“相传此物是先秦墨家学派的信物,赢非攻止战’之寓意。孝武皇帝当年扫清下游侠时得此剑,相传此剑有警世之用,一旦遗落,现于人间,则必下开战乱。”
孙宇一笑置之,道:“谶纬神鬼之学久已,岂能以此判定下战祸。不过是传讹罢了。”
“倒是这消息……有意思得很。”
蔡瑁、蒯良自然也是不信这等传言的,但是孙宇的话却不由他们不思考——这消息,既然放出来,便是有心人在背后推动,借着这“预言”告知下人——这下,要乱了。
门外远处,许劭的身影匆匆而来,手中是一卷的竹简。
三人互相见过礼,许劭随即将竹简交予了孙宇,道:“府君,颍川来讯,颍川要重开月旦评。”
旁边蔡瑁、蒯良一脸讶色:“子将先生不是月旦评主持人?怎么你不在颍川,谁来主持?”
“这便是重点。”许劭苦笑一声,道:“帝都太学鸿儒郑玄先生正奔赴颍川,颍川大儒陈太丘亲自相迎,这恐怕是一场儒学省会,而且颍川的荀氏八龙亦遣人致书南州府学,蔡邕先生已经准备启程了。”
孙宇心中瞬间闪过一丝不安:太平道的“岁在甲子,下大吉”口号已出,下士族与流民矛盾日久,郑玄和陈寔居然选择此时在颍川相会,召集下名儒,太匪夷所思了。
他随即望向三人,道:“子将先生随吾行一趟颍川。”
“府君?”蔡瑁、蒯良目瞪口呆,道:“是非之时,府君为一郡支柱,岂能轻出?”
“颍川必然有事,吾不去,查不清。”孙宇没有过多解释,目光落在许劭身上,“子将先生可随蔡邕先生一起去,我先行一步。”
他没有给三位下属任何解释和话的机会,冲蒯良道:“子柔,你是五官掾,府中大事情你备份存档之后交郡丞曹公处置。”
蒯良苦笑一声,当即应诺。
蔡瑁心中无奈,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