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启智丹的加持,赵秀才就跟开窍了一样,原本需要一个时辰才能背诵的内容,读个两三遍就记住了,几乎达到了过目不忘的地步。
写文章时,思如泉涌,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能写就一篇不错的文章。
赵秀才的出类拔萃很快引起了书院先生们的注意,觉得这位学子是棵读书的好苗子,将来肯定前途无量,值得好好栽培一下,不仅给他开灶,还争着要收他为弟子。
见此,其他学生也纷纷上赶着来与他结交,邀请他出席文会与诗会。
在各科老师的观照下,赵鹏程的课业一下就加重了,但应付起来仍旧轻松自如,他不太喜欢参加什么文会,却是重新拾起了作画的爱好,甚至琴棋书画中的另外三样也有涉猎。
他还着重培养起闺女在这方面的爱好,似是想把闺女朝一名合格的大家闺秀方面引导。
悦然一点没有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无奈之感,反而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技多不压身,就当在打发时间了。
饶是她故意藏拙,但异于常饶学习速度还是令赵鹏程咂舌不已,原来她闺女也不简单呢!
赵秀才终于体会到了教导学生的乐趣,教起女儿来就更用心了。
刘惠娘抱着儿子,在一旁含笑看着父女俩舞文弄墨,觉得无比幸福。
……
开春,刘家村早早就开始了开荒。
先是一把火烧了荒地上的杂草,然后捡拾干净石块之类的东西,然后由骡子拉着新买的耕犁翻了一遍,再捡一遍石子,平整好土地,就可以种东西了。
新耕的荒地,不怎么长庄稼,再者这里是南方,气候也与北方不同,周里正一时就拿不定主意该种啥就询问周鹏程,觉得秀才公肯定比他懂得多,哪怕是种田的事,多少也会了解一些。
种田的事,赵秀才还真不懂,但闺女一早就跟他聊过这个问题了,还拿出她在书肆买了两本农书给他瞧,他也就翻了一下,觉得闺女的意见还是很中肯的。
此刻,他不由庆幸自己早就做好了功课,否则就要让里正叔失望了。
并且赵秀才这次除了粮食外,还带来了闺女逛街时买的粮种,跟闺女给他吃的那种蜜薯很像,不过这种是白芯,个头也要大上许多。
“里正叔,这叫红薯,是从海外传过来的粮食,据不怎么挑地,收成比稻子高,反正头三年也不缴税,不如就种这个吧,另外,再种些黄豆与绿豆,农书上这些东西可以肥地。”
周里正与王村长,以及众位族老听了不由眼前一亮,眼神灼灼地盯着袋里的东西瞧,还上前拿在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