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研发团队那边放假,川海材料实验室这边可不放假,十一黄金周处于加班的状态。
没办法,他的时间很紧。
多线开工注定了他没什么时间休息。
在已经有了完善理论+徐川这名‘先知’的基础上,锂电池电解液材料和人工sei薄膜的研发已经进入了正规。
徐川收集了一下这些天的工作内容看了下后,也一道加入了实验中。
他加入的是人工sei薄膜的研发。
相比较电解液,人工sei薄膜才是重点。
它是用于解决锂电池中最大,最困难的‘锂枝晶’问题的。
在锂电池行业中,锂枝晶是最大的问题,也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稳定性、电磁容量的根本问题。
它是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还原时形成的树枝状金属锂,一般出现在电池的负极。
锂枝晶的生长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电极和电解液界面的不稳定,破坏生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甚至还会刺穿隔膜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部短接,造成电池的热失控引发燃烧爆炸。
而且锂枝晶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消耗电解液并导致金属锂的不可逆沉积,形成死锂造成低库伦效率。
表现在现实中就是电池用久了,电量就会逐渐的降低。
这一点在手机上体现尤为明显。
新买的手机电池能支持运行一天,但一年或者两年后,电池就只能支撑半天的运行时间甚至更短。
而人工sei薄膜,就是解决锂枝晶问题的方法之一。
它能阻止锂离子聚集在负极,让其无法形成锂枝晶,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一来,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就可以更换成电容量更高的锂金属。
不说解决了锂枝晶后,锂电池的电池容量能提多少倍,就是仅仅提升一倍,都能让整个世界疯狂。
如果将目前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一倍,则意味着在不改变外形、不增加负荷、不牺牲舒适度的情况下,将各种电器的续航翻倍。
手机电脑待机时间延长一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翻一番.
这样诱人的前景,手机供应商和电动汽车产商会彻底疯狂的。
至于电解液,那是徐川留给下一代锂电池使用的。
在解决了锂枝晶问题后,目前市面上的锂离子电池就能升级为锂金属电池,而在锂金属电池后,还有能量密度更高的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
一代接一代的不断推陈出新,足够他完整的把控住锂电池这个庞大的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