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挽马骡车的陇右军而言,并不算很长的距离。
不过期间的雁水、蒙水等两条河流,还是使得三军速度不可避免的变慢。
接连两次过河,原本以为河流已经渡过,但随着他们渡过蒙水,摆在他们面前的才是密布的水网。
这些密布的水网,在后世早已化作了平原或河渠,但在这个时代却依旧是阻碍行军的河流。
从濛阳南下新繁,五丈以上宽的河流便遇到了七条,二三丈的河流更是十数条。
他们几乎每走两刻钟,就要停留下来,驱使民夫铺设壕桥,这样才能让大军通过。
虽说河流不宽,但却动辄十余里乃至数十里长,基本都是长江(岷江)分流出来的河流。
这些河流有不少都是先秦时,李冰父子派人挖掘的。
先秦时岷江泛滥,成都八百里平原时常遭受洪涝,百姓颗粒无收。
李冰父子被授命修建都江堰后,不仅修建了宝瓶口和飞沙堰,还修建挖掘了无数堰堤、河渠、河道来分流。
整个水文系统,涵盖整个成都平原,使得大雨不涝,小雨丰田。
东汉时期,当地又设置“都水椽”和“都水长”来负责维护堰首工程。
到了蜀汉时期,诸葛亮治蜀并设堰官,征募一千二百兵卒专门负责各处河道的清淤和排积、修缮等工程。
此后各朝,基本延续了诸葛亮留下的堰官制度,并每岁检修河渠。
虽说保留下来了都江堰,但都江堰延续出去的西川水文系统却被破坏了。
所以刘继隆遭遇的这些许许多多河道,在后世早就变成了平原和沟渠。
好在辎重车里有足够多的壕桥,这才让大军在天黑前抵达了新繁县外。
在他们抵达新繁县的同时,新繁县的夯土城墙已经被炸开了一道两丈宽的豁口,城头的旌旗也换成了陇右的旌旗。
眼见大军到来,驻扎此处的陇右二百陇右马步兵也出城迎接起了大军。
“节帅,新繁县于正午拿下,新都县也在两个时辰前被张都尉率军拿下。”
“我军塘骑向南探哨十里后,与西川军的塘骑遭遇,西川军应该驻扎在郫县或犀浦县。”
校尉毕恭毕敬汇报着刚刚获取的军情,刘继隆见状看向耿明与韦工啰碌:“耿明,韦工啰碌,你二人率军前往城南扎营,一个时辰后县衙议事。”
“末将领命!”二人作揖应下,随后便率军往城南而去。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又对张武麾下的校尉道:“传令给张武,率军来此议事。”
“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