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我们探讨的那下改革的策略,其一便是朕在殿上所言,需要你操持这次的科举来选拔人才。”
“朕知道,你一个武官出身,若是操持科举,肯定会招惹很大的非议,更何况你还想要修改科举内容,从四书五经亘古不变的儒家经义,到你所言的策论,数学?”
“其中难度之大,阻碍之艰,朕即便不细想,也能预料的到。”
沉下一口气,隆祐帝认真的点点头,“但在朕眼里,你当真就是无所不能的。所以这桩事,还得你用心去考量,想一个法子出来。”
“切勿付诸于武力。这些学子,宁可拼得一个清流名声,也不会屈服于武力,是与你之前所料理的那些富商不同。”
回京之后,岳凌早就做足了心理准备。
这一路上看得的世道多艰,作为穿越者,若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局势,再重蹈百年屈辱史的覆辙,那真是枉顾上天给的这一次机会了。
为了他的本心,也是为了能给林妹妹更好的生活,岳凌需要做更多。
颔首应下,岳凌思忖着问道:“陛下,科举总也得在明年春闱,这段时间臣便只做这一门事?”
隆祐帝反问道:“你是觉得,这科举的时间太远了?”
“恕臣直言,时不我待,新法越是推脱,越是让反对的人积蓄更多的力量。臣等制定的计划,周期都不短。能尽早试行,收回成效验证,才更好的普及到华夏九州。”
隆祐帝也以为岳凌说的话很有道理,毕竟在岳凌不在的这八年里,即便隆祐帝从不懈怠,也没有将新法推行太多。
“好,此事朕来想办法。”
“除此以外,朕倒是还有一事想让你拿个主意。此事,朕已问过了许多大臣,众说纷纭,怎样的办法都有,但朕总以为不是最优解。”
岳凌点点头,“陛下请讲,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隆祐帝徐徐开口,“自北蛮南下,京畿遭殃以来,如今虽不至于说十户九空了,却也超不过五成。”
“你入京的一路上也能看到,过了沧州地界,来到了京城,人口反而显得没旧时那般稠密。京城外城,也不是户户都有人居,就更遑论丰台,通州这些更远的地方了。”
“按照你之前为朕设计的治国计策,人口也是很大的因素。而如今京城时局稳定,人口多次普查以后,却也不见增长,实是令朕苦恼已久。”
“许是有女真人势大,百姓担心有再遭战乱之苦的原因?”
人口不足,当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至于百姓都不爱传宗接待了,其中的原因肯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