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谓是正中了隆祐帝的心坎,解了燃眉之需。
只这一条,夏守忠就能理解隆祐帝为何如此看重岳凌了,更遑论他还有那么多璀璨的功绩傍身。
甚至夏守忠也在好奇,隆祐帝究竟会拿出什么来赏赐给岳凌,以此嘉奖他如今妇孺皆知的功绩。
“一路舟车劳苦,朕本该放你回去好生歇息的,但朕还是想先见一见你。”
“虽然你不少往京城送递消息,可终究不如当面来得舒服。”
隆祐帝侃侃而谈,手中捧着岳凌方才递交上的奏折,慢慢展开浏览着。
“至于你与林如海在扬州城所做的事,他在奏折中也都详细禀明了。”
轻叹口气,隆祐帝并没完全看完奏折,先将其合上,转而先问道:“吏治腐败,政令不行,非是苏杭,实乃各处皆有之。”
“朕并非不明,可也无法掌控,大昌如此多的郡县,每念及此,便是身心俱疲。”
“卿可有良策?”
岳凌闻之深吸了口气。
屁股还没坐热,隆祐帝便来问起了政务。
在离开扬州府前,林如海便事先叮嘱了,一定会有这个环节,岳凌倒是没想到隆祐帝这么直接,甚至传达出一种信号,大昌的改变,是迫在眉睫,隆祐帝很是捉急。
甚至急不可耐到,无法耐着性子看完岳凌的奏折。
在其他大臣面前,这或许便是失态了,但在岳凌面前,隆祐帝总是不顾及这些小节。
一路北上,岳凌也深思熟虑了许多,不断回忆起历史的走向,以及自己跨越百年的眼界。
要说智慧,他可能并不是“一览众山小”,能碾压所有人。
但是他有积累,有历史可鉴。
轻咳了声,岳凌开口应道:“整饬吏治,无非从两方面入手,便是选拔人才和赏罚分明。”
“就论选拔人才来说,如今科举所考四书五经,皆为圣子之言……”
隆祐帝不解,打断问道:“这,难道还有什么差错?”
岳凌摇头道:“圣人之言并非有错,修身养性是足够的,但关键不教如何做。”
“譬如亚圣言‘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却不论如何让百姓富足;言‘化民成俗’,又不论何种标准为界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却也无法论何事主德,何时主刑。”
“一套四书五经,不足以让举人出任地方官。寒窗苦读几十载,两耳不闻窗外事,登科及第,便能治理百姓?事实并非如此。”
“且程朱以后空谈性理,士大夫以清议为高,实务为贱。言必称道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